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吴倩)今年是检察公益诉讼全面推开的第五年。根据最高检3日在北京发布的相关信息,目前,检察公益诉讼办案量稳步上升,除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外,新领域也有序拓展,相关惩罚性赔偿制度、办案流程规范等不断完善,公益保护成效显著。

2021年10月,G322国道湖南省棉花山路段兴建了挡土墙,并拓宽路肩,一条曾交通事故频发的"隐患路"成为 "安全路"。促成这一转变的重要因素是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向当地交通运输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职责,改善路况。

这只是检察机关去年推进公益诉讼履职的一个案例。据统计,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16.9万件,其中民事立案2万件、行政立案14.9万件。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副厅长徐全兵表示,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重在维护公共利益、回应民生关切:"从办案数据看,生态环境、食药安全两个领域的公益诉讼案件占全部案件的近七成。此外,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等新增的法定领域,以及新领域中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等,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这些领域都和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一件件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目前,检察公益诉讼办案领域包括诉讼法列举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4个领域。此外,在英烈权益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军人地位和权益保护5个单行法中也明确了相关诉讼条款。

今年1月,全国检察长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重点办理网络治理、金融证券、知识产权、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妇女权益保障等领域公益诉讼案件。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表示,这为下一步公益诉讼拓展新领域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继续深化残疾人、妇女、老年人等特定群体权益保护,配合立法机关推动文物保护法增设公益诉讼条款,依法推进网络空间治理,协同整治‘饭圈’乱象,推进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公益诉讼,对平台二选一、虚假宣传、违法推送等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加强监督管理。此外,稳步开展知识产权领域公益诉讼,重点加强涉及英烈权益的商标权、著作权保护,涉及传统文化、民间文艺、传统知识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