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华人翁万戈先生1948年第一次携妻女回国探亲、访友、旅行,期间用16毫米电影摄影机在常熟、杭州、南京、天津和北平拍摄了五部短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常熟)就是其中的第一部。短短的9’58”涵盖了当年这座扬子江畔小城的自然景观、民众生活和历史故事,也饱含游子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这是我的家乡,我的祖籍地,我的祖先们生死于此。虽然我并未生于斯长于斯,但无论我身在何处,都感到故乡存于我心。”
这是旅美华人翁万戈先生拍摄于1948年的彩色有声纪录影片《扬子江畔一小城》的解说词之开场旁白。
翁万戈,原名翁兴庆,是晚清著名政治人物翁同龢的五世孙,1918年7月出生于上海,一岁时(1919)被指定为常熟翁氏财产继承人,幼年及少年时代主要生活在天津,十八岁(1936)那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二十岁(1938)远赴美国普渡大学(Purdue)留学,二十二岁(1940)获机电工程硕士,同年进入威斯康辛大学美术系改学油画,此后一直在美国从事绘画、摄影与电影制作以及中美文化交流。抗战胜利后的1948年,翁先生第一次携妻女回国探亲、访友、旅行,期间用16毫米电影摄影机在常熟、杭州、南京、天津和北平拍摄了五部短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常熟)就是其中的第一部。
翁氏家藏的清初虞山画派鼻祖王翚的《长江万里图》被用作电影的片头衬画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纪录片《扬子江畔一小城》
“这片土地便是我的家乡,我的祖籍。如同落叶归根般,我或许也会回归这里。这一方水土都不会改变。这便印证了,过去亦是当下,当下也深深植根于过去之中。”
整部影片虽然只有短短的9’58”,但已涵盖了当年这座扬子江畔小城的自然景观、民众生活和历史故事。影片没有特技特效,解说词也是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仿佛就像一位饱读诗书的长者面对远道而来的访客们热情介绍、叙述着常熟这座古城的过往历史与当下的故事。
拍摄于1948年的彩色有声纪录影片《扬子江畔一小城》,迄今已有74年,当年刚刚处于三十而立之年的翁万戈先生也已於2020年12月9日在美国波斯顿郊外的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2岁。但他这部留给故乡、留给祖国、留给我们的诗情画意一般的纪录影片,却已经写入了中国纪录电影史,而他的名字也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电影人的不朽群像之中。
(本文转载自吴文化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