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惊蛰时节,草木萌发,万物复苏,沉睡了一个冬天的蛰虫惊而动,故名“惊蛰”。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特别强调天人合一,中医养生与自然节令变化更是息息相关。

张大宁院长温馨提示:惊蛰过后,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保持情绪愉悦,使精神、情志、气血舒展畅达。

北京城的三月天,乍暖还寒,春风料峭。而鹤年堂中医院张大宁院长的诊室里,却时时传来医患之间暖心的对话,给惊蛰时节平添了一份别样的温馨与从容。患者见到张院长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吃了您的药,吃饭香了,身上有劲儿了,整个人有精气神了。”张院长一边开药,一边叮嘱患者,“惊蛰前后,要特别注意养护身体,有脑血管基础病的老年人,可以在家里备一些安宫牛黄丸,咱们稳稳当当的,度过这个时期。”

“中医看病很温柔,来张院长这里看病,心里一下子放松了”

经过张大宁院长诊治的患者,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思想上不纠结了,心态变得从容、放松了。一位六十多岁的乳腺癌患者,在丈夫陪伴下来诊。患者化疗四次,服西药(依西美坦片、骨化三醇)副反应明显,患者心有余悸地说,“我自己也知道吃西药有很多副作用,但是又不敢不吃,特别纠结。我以前看病时的心情,几乎可以用‘惊悚’来形容。中医看病非常温柔,看到张院长坐在那里,我们心里就踏实。自从来您这里看病,感觉心里一下子放松了。”

三次加强CT,未找到原发病灶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女儿和妹妹陪伴下来诊。患者不明原因头晕,检查发现脑右室占位,西医怀疑原发灶脑转移。患者惊讶地说,“我从没得过肿瘤,怎么会转移呢。”患者做了三次全身加强CT,未找到原发病灶,西医建议行淋巴穿刺检查。患者拉着张院长的手说,“张院长,和您说句掏心窝的话,如果真是肿瘤,我也不手术了,我就相信您,按您的方法治疗!”张院长安慰道,“既然还检查不到原发灶,咱们暂且就把它当作是好事,接下来用中药辨证调理,头晕会很快解决的。”患者听后,原本皱紧的眉头一下子舒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表温婉,内心痛苦的女患者

一位39岁的女性患者,患脑垂体瘤,因病灶位置分散未行手术。服用西药(溴隐亭)后副反应明显,多次出现生理期晕厥。父亲刚刚因肝癌去世,患者心情非常压抑,她对张院长说,“我感觉心里特别憋得慌,想哭,但是怎么哭也哭不痛快。”张院长仔细询问了患者的病史,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疏肝理气、软坚散结,并安慰患者说,“人年纪大了,总会有那么一天,只是你父亲走得有些早了,你一时接受不了。你的性格特别好,人也温和,你还年轻,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乐观坚强地生活。”女患者望着张院长,凝重的神情慢慢舒展开来,露出了温婉的微笑。

“你一定要往前看,我们一起变压力为动力。”

一位六十几岁的肺腺癌患者,儿子和亲家相继因肺癌去世。患者服用张院长开具的方药后,肺部肿物明显缩小。张院长安慰说,“前些日子你家里的事情,肯定影响心情,我看你现在能坦然面对一些了,才敢和你交流。对于你儿子的病情,作为医生,我们一直在反思,为什么病情会进展得那么快,这也给我们中医用药一个启示,一定要提前用药。”患者强作镇定,转而安慰张院长,“是他自己没有坚持中药治疗,太过于依赖西药了。”张院长一边诊脉开方,一边说,“快到清明了,我怕你触景生情,休息不好,给你加了一些安神的药,咱们一定要往前看,变压力为动力。”

“我好,她更好!”

一位50岁的双侧卵巢癌、盆腔内网膜肠系膜转移患者,因不具备条件未行手术,化疗后头发全部掉光了。服用张院长的中药后,身体状态良好,整个变了一个人。望着短发齐肩、面色红润的患者,张院长笑着说,“我们接下来的治疗思路,重点是防复发,防转移,你一定要坚持服药,可不能让人担心啊。”患者临走时,张院长又追问道,“你老母亲最近身体怎么样?”患者嘴角扬起一抹自信的微笑,悠然而坚定地回答说,“我好,她更好!”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深刻地诠释了医学的真谛。

医生给予患者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治疗方案,更重要的,是一份足以使身心安定下来的温暖感、安全感,一份临大事而不惊的从容与宁静。纵然疾病无情,总有一个人,安坐于岁月深处,遣方用药,治疗患者身体之疾的同时,推心置腹,百般安慰,抚慰患者心理之伤,引导患者与家属,走出悲伤、忧郁的心理阴霾。这份根植于善良心性、由内而外焕发出的从容宁静,是医生给予患者最好的效外之功,可以真正意义抚慰患者敏感、脆弱的心灵,给生命以逆流而上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惊蛰,

这里一切未被惊扰,

用中医的温度驱散料峭春寒,

抬头看一抹阳光,

心生和悦,

笑对过往,

惊蛰不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