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中最精彩的部分并非书末的屠狮大会,在笔者看来,那“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桥段才符合大多数人心中“爽文”的标准,尽管金庸的故事比如今的那些网络爽文要有深度的多,但这段剧情还是能把人看爽了,六大门派接连派出高手挑战明教,张无忌却将他们一一击败,谁看着这场景不热血沸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无忌剧照)

不过也有件事让读者纳闷,身为正道群雄之首的武当派祖师张三丰却是未能随大部队出征,他若出手,张无忌还能够力挫六大门派吗?他若来了,剧情又该如何发展,其实那些都不重要,更让笔者好奇的是张三丰未现身的理由,似乎他对明教从来就谈不上痛恨,比如当年阳顶天也在武林中兴风作浪,怎么不见张三丰去将他灭了?

一、魔教头领,欺压少林

说来明教是十分神奇的存在,明教中人并非是向来被视为邪魔外道的,比如张三丰就在书中提及过明教的往事。

原文道:“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领方腊在浙东起事,当时官民称之为‘食菜事魔教’。食菜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两大规律,传之已达数百年。

在方腊统领明教时,明教就是被视为魔教,可周伯通当年提及黄裳征明教的往事时却又不是如此。

当年黄裳杀了不少明教的法王和使者,武林中其他门派的人却会与明教教众一起对付黄裳,如此看来,他们与其他门派相处还不错了。

可到了《倚天》时代,明教又成了众矢之的,再到后来张无忌的出现,又扭转了世人对明教的看法,如此看来,明教是好是坏只与教主的做派有关,若教主是个好人,那明教便是正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渡厄剧照)

不过毋庸置疑,阳顶天应该是个魔头,因为当年他挑战三渡之举甚至可以说是在践踏武林正道的尊严,那渡厄、渡劫、渡难三兄弟是没能招架住阳顶天的进攻,渡厄还在此战中失去了一只眼睛,以至于他们怀恨在心,苦练武功三十多年,以待复仇之日,能让几位得道老僧如此痛恨,可想而知阳顶天的确是有些嚣张的。

也正因为如此,张三丰作为正道代表人物,为何没去灭了阳顶天?

二、三丰为人,嫉恶如仇

张三丰是怎样一个人,难不成他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圣人?显然不是,甚至可以说张三丰也是个俗人,比如直至百岁,他看到郭襄当年留下的信物时,脑海中仍会浮现当年那个明艳动人的女子的样貌。

又如他在面对蒙古兵时,也表达过自己的态度,说是“老道生平,专杀鞑子”。

还有他在面对自己的爱徒身亡,徒孙又身中玄冥神掌时,也会痛哭流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三丰剧照)

所以张三丰从来就不是个圣人,他也和你我一样有血有肉,他会被俗世之事困扰,所以身为一个正道掌门,他完全有理由插手正邪之争,替正道武林去灭了阳顶天,可他为何没有去?原因或许很简单,哪怕是身为魔头的阳顶天身上也有张三丰佩服的地方,阳顶天并非一无是处。

三、同为魔头,亦有区别

首先阳顶天是怎样的人?从书中提到的韩千叶挑战他的那段剧情来看,阳顶天不会仗势欺人,哪怕他可以轻松杀死韩千叶,他也选择信守承诺,答应以韩千叶提出的方式来决斗,若非黛绮丝挺身而出,说不定阳顶天当年就会死在寒潭中,他这人挺实诚。

其次,阳顶天虽为魔教之主,但他也并非纯粹的带领明教教众在武林中兴风作浪,明教始终是对抗朝廷的,这一点与那些自诩正道的大侠不谋而合,六大门派本身也是抗元的,他们却因为一些私愤而选择先与明教开打,实属分不清主次矛盾,活了百年的张三丰岂会看不清楚形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阳顶天剧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张三丰已有了不灭阳顶天的理由,因为灭了阳顶天,指不定继位教主的人比阳顶天更坏,不过除此之外,可能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阳顶天是为武林除掉了一大魔头,笔者所指正是那玄冥二老的师父百损道人。

玄冥二老在书中也算是绝顶高手,当这二人在一起时,除了张三丰、张无忌之外怕是鲜有人能够击败他们,他们为人阴险狡诈,只怕也是深受他们师父影响,百损道人铁定是个魔头。

关于那妖道,张三丰有过这么一番感慨:“我只知三十年前百损道人已死,这阴毒无比的玄冥神掌已然失传,岂知世上居然还有人会这门功夫。

从这段独白来看,百损道人怕不是张三丰杀的,从百损道人对那玄冥神掌无力回天来看,他或许并非百损道人的对手,而这魔头则有可能是阳顶天所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玄冥二老剧照)

前文提到过,明教是抗元的,玄冥二老是朝廷的走狗,或许就是受他们师父的影响,那百损道人之前也极有可能是朝廷的走狗,在武林中兴风作浪,害人无数,正道人士恨透了他,身为明教教主的阳顶天自然也痛恨朝廷的走狗,于是出手,凭借乾坤大挪移和大九天手将其杀之。

而阳顶天也极有可能是在那场战斗中被百损道人打伤,从此落下恶疾,以至于后来在练功之时撞见成昆和阳夫人幽会时才会走火入魔,若真如此,他走火入魔的理由也更合理了一些。

所以张三丰不出手杀阳顶天,一部分原因是出于阳顶天也抗元,更重要的原因则或许是阳顶天曾为武林除掉了百损道人这个大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