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发 风和日丽 你却感到心好累?
季节性抑郁高发,专家教你如何远离
本报记者 何丽娜见习记者 许紫莹通讯员 周润涛 王文婷 李彬
3月1日,杭州官宣入春。然而,在这万物生发的时节,杭城多家医院的精神科里,因情绪低落、抑郁就诊的患者竟多了起来。
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在杭州市一医院临床心理科的就诊病人中,每10个人中就有5个是季节性抑郁;而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七医院)情感障碍科主任谭忠林的门诊中,一周4个半天门诊得看110个病人,加号成为了常态。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到了春天情绪低落?两位专家通过真实的临床故事来解密季节性抑郁。
冬春更替时感到“心好累”
也许是患上了季节性抑郁
王女士(化名)是杭州一家公司的职员,春节假期后才上班一周,她就抑郁了。据王女士描述,年前她就总感觉生活沉闷无趣,脑子反应变慢、记性变差,工作时也经常出错,明明刚发生的事情转身就忘记,低落的情绪得不到缓解,甚至影响到了饮食和睡眠。
王女士尝试给自己“打鸡血”,但活力满满的状态仅能维持一两天,就又感到“心累”了。王女士也找过心理咨询,通过倾诉烦心事和接受咨询师开导,她感觉心情好了很多,但这样的好心情也没有持续太久。
春节假期后,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王女士依然无法调整抑郁的状态,尤其是前阵子,每天一睁眼就看到连绵的阴雨,她的心情就更加糟糕。最后,王女士来到了杭州市一医院临床心理科就诊。
城北院区的高之涵医生接诊后,判断王女士是因为季节变化、工作压力等原因,出现心情不佳、易疲劳、食欲不振、睡眠质量差等情况,是典型的季节性抑郁症状。高医生为她进行了对症药物治疗,之后王女士的症状减轻,病情逐渐好转。
季节性抑郁常持续到冬末春初
季节转换对情绪影响不容忽视
季节性抑郁发生的原因与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随着日照时间的变化,一些对环境较为敏感的人群,体内的激素分泌发生了变化,此类激素变化与心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变化常常发生在秋冬季,有时会持续到冬末春初。”高之涵说。
谭忠林也认为,季节与人们的情绪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只是很多人对此并没有充分的认知和足够的重视,“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如此先进,比如:空调可以调节冷暖,于是,很多人以为气候对人类的影响已经不存在了,但他们想错了。”
谭忠林透露,自2月7日医院正常上班后,他每周有4个半天的门诊,除了第一天的门诊是准时下班之外,最近几周的门诊全都后延了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为来求诊的病人加号成了常态。
“我正常每次放出的门诊号是20个,然而最近病人太多,有时候会额外加五六个号。一周的4次门诊我能看110个病人,这说明人们在近段时间的情绪波动不小。” 谭忠林说。
季节性抑郁的症状其实和抑郁症的症状一致,主要有:心情低落,兴趣减退,愉悦感缺乏,动力不足,睡眠、食欲、体重增加或减少,心情烦躁,严重的甚至有消极想法或者极端行为等。
情绪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
不建议患者初春自行停药
谭忠林表示,情绪变化经常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既包括身体内部因素,又包括外部因素,比如季节气候、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如果既往有过抑郁发作的人,更要多加小心。
29岁的赵女士(化名)在谭忠林处就诊已近四年,她的抑郁症最近一年本来恢复得不错,已经开始减药。然而,就在去年11月,赵女士在复诊时,表示自己的抑郁情绪莫名加重了:上班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失眠,夜间多次惊醒;心情烦躁,向家人发脾气的次数增加,且自己难以控制。
经了解,赵女士抑郁加重存在多个原因,除了冬天的阴冷天气使得体内激素分泌发生变化之外,还有她工作环境的改变,由于岗位调整,更换了一个新部门,她对新环境不适应,心里有着遗憾和后悔的情绪。
“从去年11月以来,她的情绪曲线一直处在下降期,今年1月到了谷底;2月刚刚出现触底反弹,但现在情绪还是偏低,应该是受前几周持续降雨降温的影响。”谭忠林说,赵女士目前还在治疗当中。
谭忠林表示,季节变化可能导致原本就有抑郁症的患者病情加重,一般建议患者在秋冬、初春等时节不要自行减药或停药,也最好不要改变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以防病情反复。
远离季节性抑郁
务请记住这三点
1.多晒太阳
冬季阳光照射时间的变化,会影响人体内化学物质的合成和分泌,可能造成人体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针对缺乏光照引起的季节性抑郁症,医生常会使用光照疗法去治疗。所以,我们平时在家或在办公室时,可以经常打开窗帘晒晒太阳。即使是阴天,也可以到户外活动活动,让身体接受更多的光照。
2.均衡饮食
避免因心情不好就大量摄入油炸食品或高糖、高热量食品,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物,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体内营养均衡。含酪氨酸丰富的食物可以增加“开心信使”5-羟色胺的分泌,例如香蕉、牛奶、巧克力、柑橘、动物肝脏等。也有研究表明,适量摄入糖分可以改善抑郁,但血糖较高及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应慎重。
3.适度运动
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对保持心理健康也十分有益。要确保每周2-3次的运动,每次运动30-60分钟。根据个人体质,如果不适合剧烈运动,也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还可以登高远眺,开阔心境。
最后,两位专家还提醒,如果大家在工作、生活中出现长时间的情绪低落且无法好转,或遇到程度较重的心理问题,千万不要“硬撑”,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
(钱江晚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