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五十七岁苏阿姨逃离家庭独自一人自驾游的新闻引发关注,苏阿姨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妇女,为了子女奉献一生,半辈子都围着灶台转。
在度过三十多年不幸福的婚姻生活后选择离家出走,中年叛逆的苏阿姨在剩下的时间里不为别人,选择只为自己活一次。
苏阿姨的选择让很多人敬佩,也让我们看到了每个女性在成为妻子、母亲之前都是一个女孩,她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是一个18岁会害羞的女孩。
只是被生活的重担所胁迫,让我们忘记了她原本的模样。
现在打性别对立战似乎成为了舆论潮流,仿佛任何话题背后都隐藏着性别对立,从吃草莓要吃草莓尖尖,再到结婚彩礼多少,要不要附带房车。
甚至到结婚小孩要和谁姓,仿佛男女生来就是对立的两个方面。
封建社会之下,不可否认女性一直处于被压迫下,三从四德牢牢束缚了女性脚步。
在父权主义浓厚色彩之下,要求女性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女性从来都是属于从属地位。
而在现代社会更要求女性要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事业家庭两手抓,但事实上男女除了身体机能特征存在不同,在智力层面并未存在不同,保障女性主义权益从来都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情。
真正的女性主义不是说要将女性奉于高位,甚至搞女性霸权主义,而是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追求男女权益的平等。
女性有足够的选择权利,不会因为在外拼事业被指责不顾家,不会因为当全职主妇被指责为啃老公,不会因为不结婚被指责为剩女。
关于女性主义的研究者不得不提到法国女性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而她所著的《第二性》,更是被誉为"女人的圣经"。
在这本书中女性被誉为第二性,是男性心理预设,也是男人的“第二性”,不得不说既真实又不幸。
在希腊神话中,上帝用泥土捏出了亚当,同时也取了亚当的肋骨,造出了第一位女性,夏娃,所以亚当对夏娃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是我的骨中骨,肉中肉。
不可否认这句话确实带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也说明了夏娃从属于亚当,是他的一部分。
从古至今对于女性地位的歧视由来已久,对于女性要求雅静贤淑,宜家宜室。
但这一系列的要求更多是符合男性视角,以男性感官为评价标准,要求女性白瘦幼,保持永远年轻,甚至是裹足缠腰,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残忍。
而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对女性主义的研究也存在异曲同工之妙,在《女性主义》这本书中详细阐述了关于女性的主张理论及女性秩序的形成。
要想实现男女平等,在短期内要更多强调男女的同一性,不因为性别差异过于偏袒某一方。
长期来看,要消减男女的性别身份,更加注重个体特点,不再出现巾帼不让须眉,而是以自身能力评价个人,要想真正实现这样的场景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是更久。
但只要怀揣这样想法,总会有实现的那天。
逃离社会的评价标准无疑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有时也会面临社会异样眼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想要自己不为外界所动摇最好的方式就是能给自己更好的物质条件,唯有强大自己的内心,才能有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不为外界的标准所动摇。
人生也就一次,36500天,希望你能在剩下的人生能够为自己而活,选择自己,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