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建议取消商品房公摊面积”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会洪洋提出的建议,“取消公摊面积

在我国,几个每个商品房购买者都为公摊面积付过钱,所以这个提法讨论度自然很高,打开微博话题,大部分微博下面的评论都是一水儿的支持,赞同!

实际上,“取消公摊面积”这一提法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近几年每隔段时间就会因为某个楼盘因为得房率过低,出现业主维权的新闻而被大家推上“风浪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媒、党媒等多家权威媒体也多次发布“公摊面积不合理”“取消公摊面积对购房者公平”的论调。但似乎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正式文件一日不出,现状就无法改变!

那公摊面积的痛点到底在哪里?为何全民抵制,但仍然难以取消?绵阳又有哪些高“得房率”的楼盘呢?

公摊面积下的猫腻

经过这几年的全民讨论,相信大部分购房者都对公摊面积是这样认为的:买100平米的房子,但实际住进去只有70平米,这少掉的面积就是公摊面积。

即:公摊面积≈建筑面积-套内面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2000年开始实施的《房产测量规范》,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有:

1、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2、共有建筑面积还包括套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以水平投影面积一半的建筑面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看来,公摊面积是不可少的,因为没有公摊意味着你没有公共面积可用,这也会大大降低社区的居住品质。

而且开发商也不傻,取消公摊面积,不过是换了一个计价方式罢了,房子总价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这和豌豆米米9块钱一斤,豌豆角5块钱一斤是一个道理,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那既然公摊面积取消与否,并不影响房价,那为何屡次被提“取消公摊”呢?

我们来看看相关报道中,全国政协委员洪洋的观点:

1、商品房公摊哪些面积、多大面积,都是一团迷雾,只能由开发商“信口开河”,而购房者毫无申辩权力。在商品房销售中附加公摊面积是全国普遍现象。最可怕的是公摊面积缺乏法律依据和制度约束。

2、从来没有哪一个专业机构在业主或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监督下测量清楚每户的公摊面积,也从来没有哪一个业主测量清楚了自家房子的公摊面积。公摊面积看不见、摸不着,而百姓却为它承担了高额费用。

3、业主并未享受到公摊面积的合法收益。开发商只将公摊面积数据和费用摊给了业主,而公摊面积所产生的收益(广告、车位、会所、超市等)却被开发商据为己有。

4、住宅物业费按建筑面积收费不合理,物业公司服务的只是公共面积,而并不入户服务,居民室内卫生和设施维修都由居民自己承担费用,为什么物业收费要包含室内面积?

综上可见,他并不是对“公摊”有意见,这里主要针对的是“公摊的计算方式”,希望开发商能把公摊怎么算、公摊面积的费用收取讲明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可见,公摊本身并无大错,错的是它不透明,没有统一标准,缺少限制,购房者处于消费黑暗区。更有甚者,联合测绘单位,每套房多增加一点公摊,普通购房者也察觉不到,更不知道上哪说理去。

公摊会全面取消吗?

既然,“公摊”存在诸多不合理,大家也几乎“一边倒”同意完全取消公摊面积,那是否意味着2022年公摊面积就会全面取消呢?

对此,央媒早已有了回应:2022年一夜之间取消公摊面积不现实。

2月12日,以《公摊面积成糊涂账?别让买房瞎了眼》为题的文章中,央媒新华社理性回应:“试图一夜之间取消公摊面积不现实。毕竟,房地产交易和持有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一个转型过程,其中也涉及诸多既得利益者。因此,需要克服重重障碍,分步有序推进,逐步推开以套内面积为基础的住房销售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说简单点,就是因为取消公摊面积会触及开发商、物业、装修、保洁家政、供热等群体的切身利益。此外,公摊面积还涉及到税收制度、测绘制度等等,如果取消,就需要建立新的制度。

总之,以目前的形势,全面取消公摊面积恐怕不能一蹴而就,但是出台相关的行政法规,对公摊面积加以规范,是非常可行的。

比公摊更重要的事

其实,在国内也有很多城市早已开始了套内计算价格。

2002年6月,重庆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重庆市城镇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首次对商品房的计价方式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商品房现售和预售,以套内建筑面积作为计价依据,商品房买卖合同及商品房权证应当载明共用部位及设施。

但其实不管是套内还是建筑面积,都不过是一个计价的单位,房子总价摆在那,对于开发商来说不过是换了个单位卖而已。

与其说取消公摊面积,倒不如说统一公摊面积衍生出来的税费、物业费等计价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比如,90平以下首套房契税1%是按照建筑面积计算的,如果都按套内面积算,那100㎡的房子是不是也可以少收点了?

但可惜的是,包括重庆在内的全国大部分城市,很多房子单价虽然都是按照套内面积计算,但是无论是各种税费以及物业费,却都是按照建筑面积收取的!

所以,相比“取消公摊”,计费标准的统一和透明化才是消费者真正关心的问题。比如取消以建筑面积来收取物业费、税费等,公用部分按照什么标准收费、套内面积又该如何收费,这些值得深思。

绵阳的“公摊问题”

但说实在的,“公摊问题”在绵阳矛盾并不大。

大部分的项目公摊也都在较为合理的区间,此外,在买房之前,大部分开发商都会提前说清自家项目的“得房率”,不少开发商更是把“高得房率”当做项目的一个卖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这里需要注意,高得房率并不意味着低公摊,而是开发商通过“赠送”、“半赠送”的方式,提高得房率。

2月备案网签销冠——三汇四季公园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得房率”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上面这个B2户型,整个阳台约13㎡,且餐客厅、主卧的飘窗可以优化,林林总总算下来,赠送的面积几乎可以“抵”掉公摊“吃”掉的面积。

同属“高得房率”项目的还有万为融信玺园,13层的小高层,相比部分18层以上的项目来说,公摊系数也会更低一些,在得房率上也更具优势。

另一方面,随着改善风潮在绵阳楼市的深入,绵阳购房者也越来越认可“公区”。越是高端的社区,“公摊面积”也越大,入户大堂、入户单元大厅、电梯前厅、社区泳池、夜光跑道…这些配套都需要“公摊面积”,但是他们却能真正提升居住品质,所以只要购房者觉得值得,那么“公摊”也是可以接受的。

写在最后,就当下来看,是否套内计价对于购房者实际购房成本也基本没有影响,更多影响的是一些无良开发商。

与其改变销售计价单位,倒不如规范整个房地产交易的计费标准。

其实每年3、4月份,公摊就会被推上风口浪尖,背后是期房制问题的暴露,如果变现房销售,老百姓自然知道怎么选择,公摊也不会有争议了。但就目前来说,取消期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 END · —

图文来源 : 绵阳楼市

申请入《绵阳楼市》微信群:请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邀请入群!

请勿擅自复制、转载;

如需转载,可联系客服人员授权;

如有抄袭,绵阳楼市将投诉到底,直至删除!

实地踩盘

区域规划:

楼市热盘

免责声明 | 本微信公众号正文及答复等全部内容仅为运营者对相关问题的个人分析,旨在传达观点,交流意见,不作为指导、引导您进行相关投资、买卖的依据或风险担保;文中所涉内容如有事实错误或涉嫌侵权的,请告知我们,我们将依法核实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