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民进成都市委会主委杨建德处获悉,今年全国“两会”,他建议将“职业技术”院校改为“应用技术”院校
杨建德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对技能型需求大幅度增长,但是,与此同时“技术蓝领”仍然短缺,据人社部、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中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超过1900万人,2025年这个数字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
缺口大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严重不足。据教育部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结果显示,全国共有普通高中1.46万所,招生904.95万人,在校生2605.03万人。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7294所,招生488.99万人,在校生1311.81万人。中职学生数仅是普通高中的50%。
杨建德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大量没有考上普高的学生想尽各种办法也要去读普高,而绝大多数职业高中学校也不全是在从事职业教育,主要精力还是在搞升学教育,否则就招不到学生。所以职业教育院校社会认可度低,老百姓不愿选读是现实问题。去年,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学生抵制独立院校转设为职业技术大学的事件就是活生生的证明。
“背后的原因很多,但我们认为其中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人为地给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贴上了‘职业’二字标签,老百姓骨子里面不认可、不接受;同时‘职教学生’标签化也不利于学生心身健康发展。”杨建德说。
为此,杨建德建议将全国所有职业院校的名称改为应用技术院校。他谈到原因有四。其一,与历史续源。我国80至90年代,一大批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受到老百姓的追捧,这些学校在名称上没有加“职业”二字,办学定位还是立足在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比如各地的电子专科学校、统计学校、卫生学校、邮电学校、纺织高专等等,实质就是职业院校,干的就是职业教育。但招生好,就业好,得到社会的肯定。
其二,与国际接轨。西方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起步比我们早,发展比我们快,已形成了很多自己的模式,比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学徒制等。他们无论中等学校还是高等学校,都没有一个国家在名称前面冠之于“职业”二字。德国的此类大学叫“应用技术大学”、英国的叫“学院”,美国、加拿大叫社区学院,法国叫高等专科院校,澳大利亚叫技术与继续教育中心。
其三,在语意上更准确。过去我们理解的“职业”是适应社会需要,现在我们叫“应用”更准确,适应社会的应用。
其四,有利于接受。由于文化传统,加上现行一些政策对职业技术人才在职称和职级发展的“天花板”限制,老百姓对职业院校接受度低。职业院校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应用技术学院也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不应该把他们分成两类,而应该归并为一类。比如医学、师范院校等不是职业教育?建筑工程、电子工程类院校不是职业教育?会计、统计、金融等财经类院校不是职业教育?我们理解是。这类院校由于没有人为贴上“职业”标签,但干的是职业教育,所以老百姓认可,招生历来都是供不应求。所以将“职业技术”改为“应用技术”更容易被老百姓接受,更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