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核动能被利用后,人们发现其效率和性价比都高于常规动力,于是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甚至发电站都广泛用上了核能,但唯独天上飞的飞机鲜少见是核动能的。目前,只有前苏联研制出了核动力飞机图-119,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架核动力飞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19核动力轰炸机是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在图-95轰炸机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实验型核动力轰炸机,用于验证核反应堆的辐射和安全性。该机使用了4台小型HPT NK-12M型核动力涡旋发动机,核反应堆被严密包裹在弹舱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19轰炸机飞行时,核反应堆通过核反应释放守恒的热量,热量再通过其他系统转化成动能,推动各个引擎工作。即使该轰炸机体型庞大,长46.17米,高12.5米,翼展50.04米,核动力也能将其飞行速度推到800千米每小时。据悉,这款核动力轰炸机可以不停地环绕地球飞行80圈。同时因其恐怖的实力,被人们称为“永不停歇的铁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厉害的核动力轰炸机为什么只有一架,而且停用了?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相关概念。核动力是利用可控核反应(即原子核与原子核碰撞导致原子核状态发生变化或形成新核,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守恒的力量)来获取能量,从而得到动力,热量和电能。这也是为什么核动能备受人类追捧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为什么不能将“核动力”搬上飞机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核反应堆在地面上运行和空中运行虽然原理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是两码事。为了保护机组人员不受辐射的影响,反应堆必须加装多层防护层。比如图-119为了减少反应堆对机组人员的伤害,在反应堆周围安装了多层重金属防护罩,重量甚至超过20吨。对于好几万吨甚至十几万吨的潜艇和航母而言,这个重量简直是小儿科,但飞机为了起飞是需要减轻重量的,如此沉重的负担,会压垮飞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反应堆能放在飞机上,就意味着其体积要足够小,但能量却不能减弱,如此大的高温环境下,即使飞机能熬得住,飞机上的机组人员也会被热晕。图-119为了解决散热的问题,不仅安装了水管和水箱,还在驾驶舱与反应堆之间加装了两道由铅和橡胶制成的隔热门。同样,虽然释放热量的问题解决了,但也增加了飞机的负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核动力飞机也不是什么“金刚之躯”,一旦被击中就是一枚核弹,其携带的反射性液体金属将会散落在地球各地,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无法逆转的。难道让全球试试“广岛之殇”的滋味?所以就算核动力飞机的问题都解决了,人类也不愿让一个定时炸弹在自己头上飞的。再说了,谁愿意驾驶一辆会杀死自己的飞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图-119"燕子"研制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首先是核反应堆高温情况。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图-119"燕子"的核反应堆在使用一小时左右就会出现高温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联采用了水冷和风冷相结合的方式。具体降温原理为:核反应堆所散发的水蒸气会通过水冷设施回路进入到装有冷却剂的水箱之中完成降温,降温后的水再流回反应堆中。尽管采用这一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高温问题,但是巨大的水箱却增加了机体本身的重量,对于其航程产生了一定影响。其次,图-119"燕子"还面临着核辐射的问题。尤其是在连续飞行的情况下,机组人员所受到的伤害就越大。为此,苏联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包括加装厚重隔离门、在反应堆周围安装了多层重金属防护罩等,然而,这样仍旧不能完全避免核辐射带来的伤害。同时,反应堆重量的增加还影响着图-119"燕子"性能的发挥。

在进行60多次的试飞实验之后,苏联于1969年正式取消了"119工程"项目,图-119"燕子"也失去了飞往蓝天的机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远程地对空导弹的发展步伐加快,洲际导弹技术也逐渐成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核动力战略轰炸机所能发挥的作用就十分有限了。此外,核动力战略轰炸机还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自身安全性。如果该轰炸机一旦被击落,那么将会导致大面积辐射污染的产生,无论是对本国还是敌对国都会造成十分大的危害,而这种后果也不是随便一个就能负担的。所以思前想后,苏联最终放弃了这一项目。

尽管图-119"燕子"没有在战时发挥任何作用,但是从设计角度而言它还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一是开辟了战略轰炸机研制的先河,二是验证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核动力战略轰炸机是不可能完全达到理想中的目标的。发展到现在,战略轰炸机已经是"三位核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当中关键的一环,至于核动力战略轰炸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还需要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