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本土新增感染者超500例!杭州疾控发布提醒!收取快递时,如何有效预防“物传人”?

国家卫健委9日通报,8日0至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233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22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通民众如何有效预防“物传人”?杭州疾控发布提醒

为了更好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回应民生关切问题,杭州市疾控中心主任赵刚就市民关心的个人防护问题、预防“物传人”等问题进行了解答,一起来看!

问:近期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为何明显增多?如何自我防护?

赵刚:目前,国内疫情形势严峻,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增多,一是与奥密克戎毒株的特性有关,二是大规模人群接种疫苗后,免疫力增强,重症减少,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相应增多。也正因为无症状感染者不易被发现,所以更需要大家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要积极配合或个人做到“三早”。

一是“早发现”,到公共场所一定要扫场所码,以便突发疫情及时溯源。重视“早检测”,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境外人员接触史以及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如果自觉早些做核酸检测,新增病例就能早些被发现。

二是“早防护”,要提高防范意识,养成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讲卫生等习惯。有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触碰眼、口和鼻的频次非常高,勤洗手则能有效避免被感染。及时接种新冠疫苗,这是当前疫情防控最有效的手段,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不要自行用药。

三是“早管控”,民众要及时关注疫情动态和权威信息发布,积极配合做好各项防控措施,比如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乡镇(街道)旅居史人员应配合落实好“14+7”健康管理措施。

问:收取快递时如何预防“物传人”?

赵刚:现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一般在低温、潮湿、密闭以及病毒浓度高的场所中存活时间更长,因此快递快件流转过程中就有可能携带病毒。

对于来自境外或疫源地的物资,尽量少接触,最好不接触,如果要接触必须做好个人防护。提前预约收取快递的时间和固定签收地点,尽量不要与快递员面对面接触,也不要在现场长时间停留。

取件时戴好医用口罩和手套,取件后不要急于拆件,拆件过程最好在户外,空旷的地方更容易将扩散到空气中的微生物与病毒尽快稀释。外包装不要拿回家中,消毒后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处理完快件后,及时对手套外表面进行消毒,摘下手套后做好手卫生,按照“七步洗手法”用皂液和流动水进行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对手表面进行认真揉搓。整个拆件过程一定要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碰眼、口和鼻。拆件过程中,如果佩戴的医用口罩有被污染的风险,在摘下手套、做好手卫生后,应及时更换口罩。

如果近期有接触国际邮件快件的情况,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不要自行服药,应第一时间主动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排查,并告知医生相关流行病学史。

问:如何正确对快递快件进行消毒?

赵刚:现有科学证据表明,符合医用级别的卫生消毒剂对任何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都有灭活作用。新冠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化学消毒方式对病毒的灭活机制是破坏病毒的蛋白质使其变性,失去传播能力,并没有分解核酸,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对外包装进行消毒,却还是能够检测到核酸阳性的原因,此时病毒已经不具备传染能力。

对公众来说,选用消毒产品主要看外包装是否标明“消毒产品卫生许可证”,其次,选择产品说明书上带有“适用于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标识的产品,就可以对堆放的快递快件以及场所进行消毒。在此提醒一下,大家不要忘记拆包工具、转运工具,比如小推车,以及签收过程中使用的笔和手机等也需要消毒。

一个国际邮包

要经过多少道消杀才能送到您手中?

实地探访杭州国际邮件处理中心

近期,国内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明显增多

多地在境外输入工业物品、冷链食品、国际邮件包裹表面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不少市民对接收国际快递出现担忧

记者探访了杭州邮政国际邮件处理中心

来看看消杀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据介绍一个国际邮包要经过4道消杀程序

以及至少72小时的静置

才会送到收件人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醒:

对于来自境外或疫源地的物资

尽量少接触,最好不接触

如果要接触

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和人与物消毒

浙江新闻综合央视新闻、杭州发布、浙江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