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商纣王的叔父,曽担任商朝的太师。箕子以其洞察力之强为后人称道。

商纣王年少时是一个能文能武、很有本领的人,继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更新观念,不事鬼神。征服东夷后,疆土扩大,农业发展,财粮增多。但到了后期,纣王开始追求奢靡的生活,统治开始腐败。有一次,纣王让人给自己做了一双象牙筷子,箕子就感到非常可怕和担心。箕子由此联想了很多,他认为,用象牙筷子吃饭就一定不肯用陶土粗制碗具,必将用犀牛角或玉做成杯盘;餐具改变了,食物也会随之改变,盛的不可能是豆菽青菜,肯定会升级成山珍海味;食物改变了,将不满意穿着,麻布制衣将不再流行,朝中之人进而会穿绫着缎;穿着改变了,下一步将造豪华的车子,建高阔的殿宇楼台,追求享乐。如此下去将一发不可收拾,腐败之风会很快盛行起来。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韩非子,把箕子这种联想说成“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这就是“见微知著”的来历。意思是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比喻知道一个小小的细节就继续琢磨,洞悉大的影响或结果,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和结果。防微杜渐比喻在坏思想、坏事情和坏毛病刚冒头时,就加以防制、杜绝,不让发展下去。所以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才能警钟长鸣,共产党员应该清醒地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通过反面案例,在自己思想深处受到极大触动,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思想受到了深刻的洗理,从警示教育中获得了很多深层次的启示和警醒。这些干部不注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私欲膨胀,背弃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宗旨,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正确方向,道德观念失衡,把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当成了谋取不义之财,谋取私利的工具,我们一定要从这些案例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万事皆有始。凡事都有第一次。欲善终,当慎始。任何行为的发生,无不与当初不慎而湿了“第一脚”有直接关系。第一道“闸门”一旦被冲开、第一道“防线”一旦被攻破,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一个人在保持自身廉洁,反对腐败、抵御侵蚀上存在着同样的道理,当他还不曾腐败时,为了保持自身的廉洁之身,其抵御腐败侵蚀的意识较强,防范措施也往往较为得当,而他第一次踩进“泥洼”失了那只廉洁之足后,误也罢,诱也罢,惑也罢,总归是思想道德防线的难以坚守——陡坡下滑能住脚的不多见,其腐败的速度就会加剧。

因此,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既要见微知著,因势利导,未雨绸缪,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信息、引导事物向着有利于不断发展壮大的方向发展;又要防微杜渐、防患未然,以免不利因素发生连锁反应,导致烂摊子无法收拾,全局毁于一旦。(沽源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刘燕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