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有人说过:若没有来过火宫殿,就等同于没来过长沙。

位于长沙坡子街的火宫殿,至今已经有长达400多年的历史。

这座建筑物起初只是一座小庙,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前,主要是供奉火神祝融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到了清道光六年(1826年),客绅蔡世望等倡省城绅商贾重建火神庙,将其扩大规模,增设了前坪包括古牌坊、戏台、火神庙,后院包括财神庙、弥罗阁、普慈阁三个寺庙。

但遗憾的是,这座建筑物最终且毁于一场大火,同时也是长沙历史上最惨痛的一笔-----文夕大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那场大火,几乎烧灭了整个长沙城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争不断蔓延到几乎大半个中国。

到了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相继沦陷。

当时国民政府考虑到之前江西九江失陷前未能贯彻焦土作战,导致大量物资被日军所获取,于是经过国民党内部反复讨论,最终痛下决心打算对长沙城实施“焦土政策”。

在这里先穿插一个知识点,所谓的焦土政策,就是用放火焚烧的方式去毁灭一个地区的所有物质结构,从而拖延敌方的进一步进攻,为组织争取反攻的机会和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武汉会战失利后,武汉相关机关、工厂以及大批的难民、伤兵相继涌入长沙,原本30多万人口的长沙一下子增加到50多万。

再加上长沙之前又是作为上海、南京等会战的后方,长沙累积了不少战略储备,不过本身有限的铁路、水路以及公路等交通难以承载如此大量迁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虑到武汉沦陷后,警备司令郭悔的临阵脱逃,导致日本军队占领了武汉机场。

因此当时蒋介石不愿意看到长沙再次被日本人掌控,便在1938年11月1日,给时任湖南省主席

发布最高指示,内容是:在长沙沦陷之前,务必实施“焦土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火前的后牌楼)

张治中随后提前安排火烧长沙的计划,安排相关工作人员点火工具,同时在适当位置预留民众的逃生位置,以及确定好点火时间。

但在13日凌晨2点,意外便发生了。

长沙警备司令部突然接到急报,南门外伤兵医院出现不明来历的大火,随后工作人员赶往现场,却被告知所有军警人员都已经部署各个地方点火待命,所有消防车也都将水换成汽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治中

还没等待上级的研究出对策,一时间,长沙城中多个地方同时出现不明原因的大火。

不明真相的城内警备司令部见城外起火,误认为是信号,结果纷纷将点燃的火投向油桶或者居民口房屋。

这场大火很快将整个长沙城燃烧起来,而长沙城内的平民百姓还在睡梦中,等到被大火惊醒后,多数人都已经身陷绝境。

整整5天,长沙城足足燃烧了五天五夜,逃命的平民百姓们不是被大火活活烧死,就是被人群、汽车给压死,无数市民争相逃命,在长沙城的湘江渡口发生严重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夕大火,直接毁了一座长沙城

这场大火中,长沙城有9成以上的建筑物都被烧毁,直接死于火灾的人数达到30000余人,政府机关、学校、银行等建筑物也基本全部毁损。

而长沙市所有基础设施也全部被烧毁,受灾难民不计其数,每个登记在册的灾民也仅仅只是获得省政府给予的5元补贴。

大火熄灭后,当时湖南省国民政府成立了长沙市临时救济委员会,开展相关善后救治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对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及领导给予处罚,将长沙警备司令酆悌、长沙警察局长文重孚和警备二团团长徐昆3人判处死刑。

然而,针对此次的惨剧,真的只是这三人玩忽职守,殃及民众吗?

3万长沙人的无辜殒命之殇,仅仅只是几个枪下亡魂就能弥补的了吗?

文夕大火,最终将长沙这座千年古城最终焚毁殆尽,几万无辜的百姓葬身火海,数十万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栖身于各地的收容所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报纸关于长沙大火的报道)

如今,长沙城也已经日新月异。

为了纪念这场大火,长沙政府也在天心阁公园建造一座警示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念“文夕大火”的警世钟雕塑)

每当警钟长鸣时,长沙人都会驻足脚步,缅怀几十年前罹难的同胞们,也希望这样的惨剧,永远都不要悲剧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