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机轰鸣,一兜兜杂草、一串串竹根被连根拔起,“这里很快将变成一块良田。”2月28日,在涟源市湖泉镇石门新村新屋组一块土地旁,涟源市仁爱种养殖合作社理事长易仁祥颇为自豪地说。
今年52岁的易仁祥此前在外承包建筑工程。2020年春节前,易仁祥看到家乡有些田地里的杂草、小竹子比人还高时,心里有了转做农业的想法。过完春节,看好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也为了安心务农,易仁祥推掉了建筑业务,一头扎在了家乡。
由于村里的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加上水利灌溉设施的陈旧和不完善,石门新村不少田土连片抛荒。得知易仁祥要流转荒地搞粮食生产后,新屋组村民高兴地和易仁祥签订了5年免费耕种流转合同。“老易要回来把我们的荒地还原成水田,我家无偿把6亩地流转给了他。”组民曾金生高兴地说,“满眼不再是杂草荆棘丛生,我们的环境也好得多啊!”
2021年初,易仁祥在本组以及临近的古泉村流转稻田160多亩,其中60%多是易仁祥请来挖机把荒田里的杂草、小树、小竹子清除干净,再请来技术人员改造成良田。
因为是农业“新兵”,易仁祥觉得种植技术是必须自己掌握,他除了自学相关农业技术外,对涟源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技术培训是每次必到。2月24日,他拄着拐杖参加了早稻育秧技术培训,一年来,他参加各种培训达10余次,不断用技术武装自己的头脑。眼界开阔了,为了便于进行机械化耕种,易仁祥考取了农机操作员证,投资20多万元买来了旋耕机和整修了2000余米机耕道、水渠。
2021年双抢时,易仁祥每天早晨天未亮就来到了田里,晚上9点多钟才回到家里,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好好吃一顿。“看到金黄的稻谷就饱了。”易仁祥打趣道。一天,在田间作业时摔伤了脚,要一年多才能康复,为了不误农时,他请人前来收割下种。
今年,不顾腿脚不便,易仁祥决定再流转60多亩荒地进行改造。“对改造好的田块,我会因地制宜进行利用,能够种植双季稻的绝对种上双季稻,不适合种双季稻的,就种植单季稻。实在不能做水田耕种的,就种上玉米、黄豆等经济作物。”
湖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正介绍,为进一步落实粮食生产任务,全镇通过采取完善村级水利基础设施,对双季稻种植户在市级基础上每亩另行增加100元奖补等激励措施,进一步调动了种粮大户的积极性,今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预计在5500亩以上,超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的50%以上。(肖星群 毛建平 刘烨)
责任编辑:王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