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深入贯彻国家医改精神,构建科学合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夹江县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紧紧围绕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要求,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现将2021年医共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医共体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

(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以医共体牵头医院为龙头,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共同体运行体制建设,制定了《夹江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医共体开展“强基提能”下派服务实施方案》等工作方案,积极会同财政、人社、编办、医保等部门,合理核定医共体人员编制、经费保障、补偿机制等,确保医共体工作不断深入并取得成效。

(二)进一步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以两项改革为契机,完成了镇级医疗机构布局调整,根据人口分布、交通便利和就医流向等因素,将吴场镇中心卫生院、木城镇中心卫生院确定规划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规划布局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纳入“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予以建设,使其成为县域内片区医疗救治中心、急救中心、技术指导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和公共卫生中心,分担医共体牵头医院就诊压力。

(三)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就医体验。医共体牵头医院为其成员单位添置配备医疗设备(DR、彩超等),积极建设互联互通平台等,现已建成8个特色中医馆。着力基层标准化建设,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科室设置、诊疗流程、医疗质量控制等进一步规范,提升医疗服务硬件设施和服务环境,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四)促进服务下沉。医共体牵头医院建立了医共体医疗、护理、公卫团队,安排临床科室对应帮扶各卫生院,选派科室医疗护理骨干下沉医院开展查房、教学、坐诊、指导并考核,并作为上级指导医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随时对患者进行诊治指导,大大提高了医共体单位临床医护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同时为就医群众搭建了便捷优质的就医平台。

(五)开展业务培训及全科医生轮岗。中医医院开展了2个夹江县基层卫生人员提升培训项目,培训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骨干5名、乡村医生7名,重点加强基层应对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防控的应对能力,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以及实操能力。人民医院接收医共体成员单位全科医生轮岗培训4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生服务能力。

(六)实施资源共享。医共体牵头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影像诊断通过第三方软件实现了互通互联,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最大程度上降低错诊、漏诊、误诊率,提升普通患者的就医体验,满足基层群众健康需求,更好地服务全区居民百姓。

经过坚持有效的整合,基层医疗机构管理和服务能力逐步提升。2021年,两个医共体门诊907886人次,较2020年增长8.5%,住院人数39951人,较2020年前减少7.5%,双向转诊人数较2020年有所增加,医共体成员医院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基本保持稳定,无明显增加,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甘江和社区)门诊均次费用减少,医院经营状况明显改善,2021年,基层医疗机构共计亏损323万,其原因是部分财政拨款未及时拨付和会计制度的变化。

二、实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在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不

足:

(一)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滞后。医共体信息平台一体化是开展远程诊疗、就医路径追踪服务、健康基础信息等共建共享的必要条件,更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医保管理、医疗机构就医管理等多方共享、牵头医院共管的关键抓手。目前,各牵头医院之间、牵头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等信息没有全部实现互通互联,仅中医医院医共体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之间实现影像互联互通,严重制约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基础薄弱,人才匮乏。基层医疗机构占地面积狭小,现有医疗流程布局不合理,急救类设备不足。医共体成员单位医护人员业务能力有待加强,部分卫生院诊疗不规范,用药不规范,医疗文书不规范,未及时书写,医疗风险意识差。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面提升软硬件水平。按照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要求,以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为契机,逐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急救设备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共享。

(二)加快医共体能力建设。医共体牵头医院加强重点学科和专病专科建设,统筹发展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医疗技术,积极推进优质资源下沉,推进县镇村一体化管理,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提高县域就诊率。

(三)进一步健全内部机制。学习借鉴医共体建设先进单位做法,持续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形成更加清晰合理的医共体组织框架,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医共体推进计划,确保医共体建设工作深入推进。

(来源:夹江县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3613378752#qq.com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