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在“裸奔”。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近些年,个人信息相关的数据泄露事件频上新闻头条。一不留神,你的个人隐私就可能被人给卖了!

有数据为证:高达85.2%的网民都曾经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其中,有不少人是由于在网上购物等消费而莫名被人泄露个人信息。更可怕的是,还有偷拍偷窥的黑色产业链条,简直是在无情践踏大众的个人隐私。这一切就问你,怕不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怕了。谁也不想自己的隐私信息在陌生人那里“裸奔”啊!

有名较真的从事反诈工作的小编,就开始追查个人信息到底是怎么泄露的。因为他刚结束一次网购,便接到了骗子的电话,对方不仅知道他的手机号,还能准确报出他的姓名、住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真是太吓人了!怀着探案心理的反诈小编,随后还被人拉进了一个名为“面单交流(工作室)”的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群公告来看,又是“高价收”,又是“女装”“美妆”“母婴”“瓷器”等商品品类,可以看出这似乎是一个交易群。但具体交易的是什么并不清楚,群友们的聊天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这个群内潜伏一段时间之后,小编私聊了其中一位管理员,这才解开了疑惑:群名中的“面单”和群友们口中的“料”,指的是快递行业在运送货物的过程中用以记录发件人、收件人以及产品重量、价格等相关信息的单据。

简单来说,就是贴在你买东西时快递包裹上的那张单子。这张单子上有着包括你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等在内的各种隐私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落到不法分子手中,也许就是你陷入电信诈骗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道了这些,再去看群里的聊天,小编的心态也从迷惑转为了冷汗直冒——在这个仅有上百人的群里,各种“面单交易”的广告一直在刷屏,有买家也有卖家,一次交易最少也是几百单起步。细想一下,一次就几百单,一天会有多少次交易?全国又有多少类似的群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可怕的是,这个地下市场不但已经具备很大的规模,还形成了一套精准分类的“行规”。

据这名卧底的小编在群内观察发现,这些快递面单根据各种条件被分成了不同等级,相对应的价格也不同。

比如,实时面单(当天寄出的快递)的市场均价在每条4元左右,高质量可到8-10元/条,而历史面单每条均价就只有1元左右,贵点也就3元/条。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实时面单的“转化率”更高。

通常,骗子得到实时面单上的消费者信息之后,就会冒充成“客服”或“快递员”联系消费者,并以“包裹丢失,快递公司理赔”、“商品损坏,联系退款”、“点击退货链接,进行退款”等理由实施诈骗。

由于消费者确实在网上买了东西,且商品还没送到,所以很容易就相信了骗子的话术。这之后,骗子就会利用钓鱼网站链接,设法套取消费者的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转走消费者的钱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到底是什么人在出售这些快递面单?这个问题从工作室收购面单的广告中就能找到答案。一单按4元来计算,500单就是2000元!利欲熏心之下,一些不法分子会铤而走险,倒卖偷拍来的面单照片。

甚至某些购物网站,由于种种原因,在阻止消费者信息泄露工作上也明显不力。PDD就曾经多次因为信息泄露等问题被网友投诉,甚至被央视点名。某家神奇的网站,也被一些网友斥为如今已沦为诈骗、犯罪的集中地,近日其成都分公司就刚被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原因是未按规定对入驻平台内的经营者核验行政许可等真实信息尽到审核义务。

各式诈骗无处不在,个人信息随时外泄。电商物流行业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生活快捷,但这绝不能用每个人的隐私来交换。打击个人隐私信息交易黑色产业链,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执法者的共同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编也提醒,对于普通人来说,若想避免被骗,请一定要记住:网上购物时最好不要用真实姓名,扔快递单前划掉个人信息;凡是收到自称客服的电话或短信,一定要去官方渠道核实;凡是发送来的退款网站链接及退款二维码,一律不点开或扫描;不要用私人账号添加“客服”,一切操作请在官方平台进行。

毕竟,如果消费者失去隐私,就等于在骗子面前“裸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