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敬请关注、转发支持。

胡哥图片文字均为原创,侵权必究,已授权维权骑士全网维权。

山西省壶关县店上镇麻巷村有一块明代石碑,距今有480年了。

石碑看起来很普通,半米见方,就是块刻了古诗的诗文碑而已。

其实,这块石碑背后的故事可不普通,它隐含了一位名儒的辉煌生平。

诗是一位明朝官员为表达对前辈名儒的仰慕崇敬之情而创作的,把诗刻在石碑上的是当时的壶关县知县,诗里被敬仰的前辈名儒更是和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交情匪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壶关县店上镇麻巷村杜四辅祠堂

这块石碑安放在麻巷村中的杜四辅祠堂院内。祠堂坐落在村子的东南位置,坐南朝北,占地550平方米。

祠堂院子的最南边台阶上建有3间正殿、左右各有配殿3间。殿堂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气派壮观。

这就是杜四辅祠堂的主要建筑,大殿内塑有杜四辅的塑像,以供后人祭拜。

这座祠堂是根据村里老人的记忆,于2014年在原址上仿古重建的。

原来的古老建筑于动乱年代被拆除。当然,被拆除的和杜四辅有关的还有附近的两处古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文碑原件

那是两座牌坊,一座是四辅坊、一座是先朝元老坊,现在都已了无痕迹。

石碑青石质地,高50厘米,宽63厘米。它和一块新碑合并砌在一起,上面有檐,下面有碑座,保护得很好。

碑文楷书,11行,满行10字,共97字。除了诗题诗文内容外,最后面还有作者名字和写作时间、刻碑者名字等内容。紧挨着的新碑是对此古碑内容的解读。

我们先来看石碑上刻着的内容是什么?诗文的内容是:

《杜四辅》
前山伤槁木,昭代闻人出。
一战胜河东,独步广寒宫。
胡元吞六合,不在眼孔中。
飞龙瞻淮甸,夜夜梦豹变。
山樊入天使,大人时利见。
黄幄则为臣,青宫则为友。
鱼水欢莫既,素丝梳满手。
嘉靖庚子孟夏十三日也
荆南刘钦顺题
壶关知县牛恒刻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文碑拓片

这首五言古诗的大意是说,元末乱世,杜四辅出生,学业精湛,早年高中举人,短暂为官后隐居乡里。

明朝统一天下后,被皇帝征召入朝,殿前是君臣,散朝为文友,君臣相游歌咏唱和,欢愉之情恰如鱼水相得。

诗中歌咏的那位杜四辅,就是深受朱元璋重用的名儒杜敩(1313—1384)。

杜敩,字致道,号拙庵老人,壶关林青里人(今壶关县店上镇麻巷村)。

明初朱元璋诏举贤才,杜敩应召为四辅官兼太子宾客,所以被人尊称为杜四辅。他是壶关县历史上的名人,更是元末明初山西知名大儒,名气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潞州志》对杜敩的记载

《明史·列传》、道光版《壶关县志》、光绪版《壶关县志》、弘治版《潞州志》、顺治版《潞安府志》、乾隆版《潞安府志》里对杜敩的生平履历和诗文成就均有记载,尤以《潞州志》的记载最为详细。

诗歌的作者刘钦顺,字毅庵,石首县(明代湖广行省荆州府辖区)人。

嘉靖二年(1523)癸未科进士。刘钦顺起初在安徽舒城当知县,后调甘肃华亭、江苏江阴等地当官,政声很好。

据乾隆元年《石首县志》记载:“各有去思碑(古代官吏离任时,地方士绅为颂扬其德政,刻碑留念之意)。升户部主事,历员外、佥宪、少参,清白绍休,归政仍甘淡泊,载省志廉传。孝事继母,友爱兄弟,赈族恤贫,人服阴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首县志》记载的刘钦顺

《杜四辅》这首诗作于嘉靖庚子孟夏十三日,也就是公元1540年,距离杜敩去世已经有156年了。

这一年初夏,刘钦顺到前辈名儒杜敩的祠堂去祭拜。古人祭祀之后进行诗文创作,是一个常规动作。

刘钦顺也不例外,即兴创作了这首五言古诗《杜四辅》。短短一首诗,写出了一代名儒杜敩的主要人生经历和辉煌时刻。

虽然简洁,但依然能够感受得到作者对杜敩的敬仰之情。

至于刘钦顺为什么来到壶关,只查到一篇研究刘钦顺的文章说,是奉旨巡视壶关,姑妄从之。

末尾一句“壶关知县牛恒刻石”,就是时任壶关县知县牛恒,他是陕西武功县进士。

道光版《壶关县志》记载他“德量宽洪,仪度温雅,颓废俱兴。嘉靖十六(1537)年升任户部主事,著有《牧羊说》。”

这篇《牧羊说》在县志、府志里都有收录,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如何饲养家畜的文章,志书编纂者还没有那个闲心。

其实《某某说》是古人常见的一种文体,当然不是讲如何放羊的,而是通过与牧羊人的对话,感悟到管理辖区百姓如同牧羊一样需要技巧和方法。

古代有一种官职就叫牧,如牧令、牧守、牧宰,指统管一地的长官。

无论是上级领导来视察,还是作为官员同事来访,对方留下夸赞本地名人的诗文大作,一般都会誊抄留存作纪念,而更隆重的就是刻石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所以我国山水名胜、人文古迹之地,多有各种名人石刻题记。

正是古人这一常用做法,才为我们留下了这块珍贵的诗文碑。

杜敩已经去世150多年了,后世的一个外地官员还会创作这种流露敬仰之情的诗词。

最后还被地方官员郑重地刻碑纪念,由此可知,诗中歌咏的主人公杜敩名气是何等的大。

当然,杜敩的名气大,还因为他曾经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着良好的君臣之情。这一点,我们明天再说。

欢迎关注@跟胡哥看古村,看更多古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