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连年的混战和疫情洗礼后,国内自贩机业务赛道正在全面褪去当初的浮躁,开始回归冷静。

尽管智能货柜等一些“后起新秀”当下风声水起,但不少运营商却依旧保持了极度的克制与冷静。毕竟这些年,他们看到了太多同行者被拍倒在了这片沙滩上,而且原因还不尽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外因100种,内因是关键!

谈及对过去几年的总结,不少人都将现在的市场问题归结于资本大潮与疫情等诸多原因,但在行业内“混迹”多年的一些资深人士却心里明镜似的。外部原因有100种,但究其根本,还是行业内部出了问题。

深圳某大型运营企业负责人在私下交流中表示,真正造成当下行业现状的原因,不是资本、不是疫情,而是不规范和盲目的行业竞争。用当下比较流行的话讲就是“内卷”,而且是深度的“内卷”。资本大潮与疫情不过阶段性的助推了下,加速了问题的显露。

虽然此刻的大家都已冷静下来了,但“内卷”的趋势却有点停不下来。这种“卷”甚至延伸到了行业的各个领域,配件、整机厂商、运营商、系统服务商等鲜有置身其外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业刷脸支付模块主力供营商之一深圳石炎科技创始人陈应国就对此多有感慨。他表示,任何生意和服务都是要建立在一定利润基础之上,但现在的市场却似乎有些畸形。原材料和成本拼命在涨,但客户却依旧死命压价格,虽然知道整机厂商也不好过,但“剪刀模式”之下,他们这些做配套的供应商大多也有些喘不过气。

而在运营端,点位费的变化则是“内卷”的真实写照。从早年的收取服务费到现在的交租,并且交的越来越多是行业这些年内卷的真实写照。最疯狂的年份,一些优质点位的租金甚至成倍的涨,行业点位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也超过20%。大涨之后的结果就是利润的大降,根据苏食流通协会无人零售行业分会此前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对比5年前,运营商利润已经大幅下挫超过了三成。一些运营企业甚至已退出市场或已濒临退出的“临界点”,剩下的不少也是“病怏怏”的。

2018年以来,行业已有多家大中型运营企业“爆雷”。市场实际也已经向外发出了一些危险的信号。只是人们的目光更容易被繁花似锦的阳光面所吸引,而忽略一些潜在的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出路=“止卷”+“创新”

智能货柜兴起后,给国内自贩机行业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2020年智能货柜业务成为了驱动国内自贩机业务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进入2021年下半年后,智能货柜市场则更是进入了快车道。

2021年11月的早些时候,媒体爆出了知名品牌元气森林计划在2022年底在全国铺设10万台智能货柜的消息。不仅元气森林,今麦郎洽洽等一众品牌也纷纷在入局,在品牌们的带动下,传统运营商们也再度活跃了起来。

2022年年初,由顺丰孵化的知名无人零售业务品牌「丰e足食」(丰宜科技有限公司)被曝已完成3亿元A轮融资。公开消息显示该轮融资由软银亚洲风险投资公司(SoftBank Ventures Asia)领投,中金资本旗下中金文化消费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跟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能货柜业务的发展除了带动市场的发展外,也让运营商们看到了AI视觉等创新技术给行业带来的希望。

但仅仅是创新依旧是不够的,如何预防行业再重蹈覆辙才是最关键的。不规范和盲目的行业竞争只要存在,就有可能对行业造成巨大伤害。

资深无人零售行业专家沈哲明分析表示,智能货柜业务市场走势的很大一个参考对象是无人货架。如果行业在创新的同时仍然无法进行有效的规范而继续盲目的竞争的话,在繁荣过后等待着大家的很有可能是新一轮的“清洗”。目前在上游货柜制造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内卷”的端倪。因此无论是行业上游的企业还是下游的企业都应该保持清醒,不要仅仅立足眼前的一些利益而忽略维护行业长期发展所需要的“生态”。要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只有创新与止卷并重,行业才能得到真正长期稳定的发展。

多家资深运营企业负责人也表示,运营企业们需要自发的行动起来,围绕未来发展建立某种规范的价格指导机制,不能让无序和盲目竞争再影响行业后续的发展。问题其实不在外部,而在行业内部!我们自己才是未来的真正掌握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内容已获版权方无人零售产业资讯授权,内容仅供参考
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认可,如有违规转载抄袭,版权方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