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月春暖,花开如期。

闲来有茶,会心一笑。

自古茶书不分家,书中有茶意,茶中有书情。

从一片翠绿之叶到一杯纯正好茶,看似波澜不惊,却已经历千辛万苦。

茶叶之路,也如读书。书卷不仅多情,也有惊心动魄。而书,静静的,一直在那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好书,喝好茶,遇良人,静心爱,人生忽如寄,当下光阴,自珍惜。

茗阅萃(一家新茶馆)&慢书房联合推荐书,一期关于茶的书单。与君共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书为作者数十年的茶山之行、问茶经验和心得体会的集结之作。作者试图结合茶山游学,用一个理科生的思维和视角,把六大茶类的本质、与茶类起源的相互影响,认真地交代清楚。为此,作者重走茶区,遍访茶农、茶人,严谨考证茶史、茶叶制作工艺、技术传承、茶树品种等等,力求从可靠文献和证据链中,得出每一个所要表达的结论。让自己的每一个观点,得到可靠的技术与正确的理论支持。尽可能地让每一张图片与文字对应,可赏可读,以图释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梳理中国13大产茶区,发现好茶,品尝好茶,泡出好茶!收录65款名茶,详细讲解其采茶时间、制作工艺、茶叶品质、茶汤鉴别以及茶道茶艺指南,带你寻找每一片茶叶里的温度与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4年6月,《生活月刊》“茶之路”系列别册荣获SOPA(亚洲出版业协会)颁发的卓越生活时尚报道奖,被评“笔触传神富感染力;全篇充满浓烈文化气息,兼具专业知识性。整体筹划及制作宏大而细腻”。《茶之路》为此系列别册的结集,并在原册基础上作了重要补充和修订,鲜明区别于普通的茶类图书,既有美学价值,又有档案价值,是一本实地探访茶山茶人,追寻和探求茶的源头与真味,反思人与自然、生命与生态关系的踏实诚朴之作。

2013年春茶开采,“茶之路”站抵达四川,随后历时一年的时间,采访小组到达浙江、江苏、广东、云南、安徽、福建、台湾……共计踏访四十多座茶山,涉及绿茶、黄茶、白茶、红茶、花茶、乌龙茶、普洱茶、黑茶等主要茶类品种,对于每种茶生长在怎样的水土,经历了怎样的各自区别的种植过程和制作工艺,以及茶人展现的制作工艺,均有详述

《新民说·茶之路》为四色图文书,所配图片均为知名摄影师实地拍摄,既有茶山茶树样态,又有制茶工艺呈现,图片精美、大气、有意境,富含人文张力和表现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书内容主要着眼于与茶相关的纯艺术和装饰艺术,探索茶在英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讨论茶的消费和茶本身的社会意义,以及这些是如何激发茶具设计灵感的。并且,通过对绘画、摄影等视觉艺术作品的介绍,引导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英国茶文化的形成、传播过程,中英两国的茶贸易历史发展,以及不同时期英国的社会生活状况等丰富有趣的内容。书中的300多幅精美图片均来自著名的的美术馆、画廊、收藏家和艺术品经纪人,提供了质量的视觉图像资料;文字描述基于严谨的研究和考证,丰富全面、引人入胜,填补了这个领域之前的研究空白,为读者呈现了围绕茶文化展开的迷人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书不仅讲述了茶叶的历史,还有茶叶的文化及其所造成的各种影响,茶叶最早起源于亚洲,直至17世纪才传入伦敦,并在那里成为别具异国风味的抢手货。在接下来的200年里,茶以其强大的提神功效迷倒了大不列颠社会各界,全国上下,上至王公,下至平民,无不饮茶。如今,茶是除水之外最受世人青睐的饮品。本书基于多方面的原创研究,探究了英式茶文化如何成为英语文化圈的规范,为读者重现了那段丰富的文化历史。本书三位作者对饮品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脉络清楚,不仅讲述了茶叶的历史,还有茶叶的文化及其所造成的各种影响,作为一个茶叶故乡的读者,读起来会有另外一番感觉。此外,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即“百科全书式”的理论阐述。作者旁征博引,参考了植物学、医学、文学、文化研究、历史研究等方方面面的研究成果。简而言之,这是一部具有宏观视野的书,可读性极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19世纪,茶与中国、英国、美国、印度四个大国的命运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茶而引发的战争,包括中英鸦片战争、第一次英国侵藏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在内,改变了世界历史,也影响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塑造。

“为何英国、美国以茶而富强,而晚清却因茶走向衰亡?”知名茶文化研究者周重林、太俊林从这一问题出发,梳理参考上百种文献资料,以翔实的史料、客观的记录、通俗的文笔,还原真实历史,层层揭示其背后的深刻原因。不仅聚焦中英贸易战、中美关系、茶叶话语权、茶文化边疆等议题,同时全景展现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将茶叶置于宏观的历史语境中,解读晚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深入洞察茶运与国运的纠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书涉及茶道精神、茶人、茶艺、茶礼、茶俗、茶具、茶境等,内容广泛,而解会道、禅,无疑是会心古人,将研究推至精微之处的关键。本书对于现存两宋茶诗词进行了系统研究,发掘了其中蕴藏的丰富的茶道信息,分析了饮茶生活方式与诗词创作的互动关系,并对现存两宋茶词进行了集录和详注。尤其是在认真全面归纳两宋茶诗词所载丰富的茶道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茶道是中华文化结晶的观点,认为茶道为中国古来的独有的道思想体系之具体而微者,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书作者将自己推广茶文化多年经验,将“喝茶”分为四大品类,有“以口品茶”,“以韵品茶”,“以身品茶”,“以心品茶”等;并将这四大类品茶从人体生理学、物理学、植物学等面向切入分析。作者以简明易懂的文字道出自己长年经验,不管是入门或是高阶程度的爱茶人,都可循序渐进体验微妙的品茶世界,共同探索茶的奥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书讲述的是对于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理解,如何在家中设立私家茶室,如何设计茶室的雅致环境、氛围,以及通过在这一特殊环境中的品茶、会友等活动,提升自己的修养、品格。茶席、茶道、茶艺、品茶都在这个简单朴素的空间里进行。喝茶,喝的不单单是一种滋味,更多的是品一种心情。有和谐的环境搭配,让茶、器、空间、声音、泡茶完美融合才是最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书内容包括日本茶道概说,茶室、茶庭概说,茶道师匠与流派,茶室建筑,茶庭,茶室与茶庭实例分析6章内容。日本茶室在建筑和造园方面有独到之处,许多处理手法被直接借鉴到建筑与景观设计中,且对现代建筑设计及审美有较大影响。但仅从表面观察而不对细节进行剖析的话,茶室的内涵很容易被忽视。本书聚焦于茶室在建筑及造园方面的细节,并试图通过研究这些细节的背后原因,达到对茶室的深入把握和理解。本书不仅为相关研究和设计人员提供参考资料,也供对茶道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方位图解茶席之魂,领略 茶席的色彩、四季、器具、环境之美,解读 绿茶、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黄茶的茶席设计技巧,探秘 一人、两人、多人、儿童茶席的别样诱惑。喝茶、品茶、插花、熏香,用一方茶席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敬意。

茶席书中内容非常全的一本书,包括不同色彩、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不同茶类、不同人群的茶席,以及茶食、熏香和插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人寄茶,草木有心;明月味道,乡食记闻;都是一个人内心的风景;喝碧螺春,误入江南春深处;喝六安瓜片,可消心中暑气;雨夜就喝点儿陈茶,让旧味更足一些。

砖茶、翠兰、西湖龙井,毛豆、豇豆、空心菜,芦花、芍药、栀子花,臊子面、粉蒸肉、鱼羊鲜,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那些你曾经接受不了的味道,多年后竟是你无法信手拈来的挚爱。

作者从饮食、风土、草木、人情等方面来描写一个异乡人在他乡的经历,记录心迹、展示生活。他笔下的草木虫鱼、茶食瓜果,简洁而韵味颇足。《饮茶看花就是生活》一书是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奖获得者毕亮在新疆居住十年创作的一本散文集,分为故人寄茶、草木有心、明月味道、乡食记闻等四部分。读者可以在这本书中放慢脚步,慢慢体会如何度过一个饱满的人生;可以品味百种茶,体会不一样的人生;可以看看花开花谢、潮起潮落,过有品质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间茶室,是很多人心中的梦想。无事啜茗,可对四季风景:春试新茶、夏销溽暑、秋听夜雨、冬煮寒雪……茶味清欢,大概如此。有间茶室,无论是坐落于小院之内,还是营造在虚室一隅,只要置景有法、陈设得道,纵使一杯清茗,便也胜却人间无数。文人空间遍寻中国各地私家茶室,以东方传统美学为标准,择其清雅不凡者二十余间,汇编作一部《有间茶室》。22间茶室,便是22片桃源,总有一处,可供安放你的闲适之梦。

特别推荐,一家佛系的茶馆

是鹿茸哥的好朋友开的

欢迎大家去转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评论区留言

点赞最多的前三名

鹿茸哥送签名书

慢书房书单集合

—FIN—

排版丨慢条斯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