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在李金斗的引荐下,于谦见到了相声大家石富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谦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石先生,您能收我为徒么?

此话一出,石富宽脸一下子沉了下来:“你知道的,我从来不收徒弟。”

于谦闹了个灰头土脸,心情非常郁闷。

后来临走时石富宽说了一句话,于谦一听就明白了:这事有门啊!

1969年,于谦出生于北京,祖父是陕西有威望的名仕,父亲于庄敬毕业于西安西北大学,从事石油开发工作,母亲也是这方面的专家。

13岁那年,机缘巧合下,于谦进入了北京戏曲学校相声班,学习相声。

期间,跟随相声名家王世臣、高凤山、赵世忠等人学习。

然而,13岁的于谦,毕竟还小,玩心比较重。

想让他定下心来学一门手艺,并非易事。于谦也因此荒废学习,甚至一度到了领导想劝退他的地步。

后来一个师哥知道情况后,赶紧跑来劝说于谦,还私下里教授了他很多经验,于谦这才留了下来。

若不是这位师哥,相声界就少了一位捧哏巨匠。

1982年,于谦考入了北京相声曲艺团,经过三年的学习,于谦的相声水平突飞猛进。

于谦学成毕业之后,拜师成为了最大的难题。

在相声门里,是讲究师承的,如果没有师父,那就非常麻烦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海清。

在以前的相声门,如果是海清,连上台的机会都没有。

这就能理解当初郭德纲想混迹北京相声圈,为什么要拜侯耀文为师了。

学本事是其次,要一份师承才是最重要的。

在校期间,于谦先后跟随相声演员王世丞、罗荣寿、高凤山等人学习,但在相声界历来讲究拜师学艺,排资论辈。

而于谦虽然跟着这些老师学习,但却始终没有一个正式拜过的师父。

学有所成的于谦当时正在琢磨拜谁为师呢?

当时于谦与老艺术家李金斗关系不错,李金斗在相声门认识的人比较多,李金斗给予谦出主意。

你拜石富宽啊,我和石富宽比较熟,可以给你引荐。

于是在1985年,16岁的于谦在已经于相声界崭露头角的李金斗的引荐下,兴致冲冲地去拜访相声艺术家石富宽,想以此拜他为师。

石富宽大家都认识,他在相声圈已经很有名,还得过全国十大笑星,许多作品都被大家耳熟能详。

比如《学外语》《反正话》等等至今都为人称道,可问题是于谦是想拜石富宽为师,可人家石富宽能不能收呢?

没想到,李金斗带于谦去石富宽家,表明来意后,石富宽却直接拒绝了:“我从来不收徒弟。”

其实也不奇怪,头一次登门石富宽并不了解于谦,怎么可能直接收徒呢?

有李金斗在场,石富宽倒是没有往外轰,但意思就是没有谈的必要。

于谦听后当然很失落,临走时,石富宽客套地说:“有空常来玩儿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于谦觉得这是个好机会。

从那以后,于谦有事没事就往石富宽这里跑,把自己当作这家的亲儿子。

每次来不空手自不必说,家里有个大事小情,于谦也尽心尽力。

终于石富宽松口了,指着16岁的于谦对同行说:“他就算我徒弟吧!”

有了师父石富宽的教导,再加上于谦本身就有很好的相声基础,相声水平有了突飞猛进,很快就能够独当一面。

就在于谦准备闯荡相声界的时候,没想到,那时候的相声行业却没落了,许多相声演员失去了表演的舞台。

于谦也是相当无语,师父有了,自己也学到了一身本事,结果相声却要黄了。

于谦虽有一身本领,但苦于没有施展的舞台,他只能在各个剧组中跑龙套。后来因为机缘巧合,于谦开始与郭德纲搭档,这才有了展现相声功底的舞台。

随着相声的爆红,很多年轻人都很喜欢于谦,对此大家更是有一个共识:没有于谦接不了的梗。数十年间,于谦和郭德纲一起携手并进,同风雨共患难。

经历了德云社的起起落落,各种情感,外人难以想象。更难得的是,他不仅收获了名气、金钱、快乐,还凭借着高情商,收获了很多好友。

他活成了,许多人羡慕的模样,着实令人赞叹不已。

很多事能成功,需要一颗坚持的勇气和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机会往往就在不经意间,能不能抓住在成功路上起决定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