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是中国植树节,记者从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今年春季,全市设立春季植树尽责接待点17处,可供植树面积1100亩;设立林木抚育活动接待点28处,可抚育面积8300亩。市民可以通过“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微信公众号进行尽责预约、签到,同时领取“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

北京已有超过1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今年是第44个中国植树节。为适应北京的地理及气候特点,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每年四月的第一个星期日被定为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日。

据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义务植树处处长刘丽莉介绍,自开展全民义务植树以来,北京已有超过1亿人次通过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2.1亿株。1980年到2021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2.83%提高到44.6%,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08%提高到4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

北京市持续推动“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累计建成国家、市、区、街乡、社村五级“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44个,群众尽责更加方便快捷。

“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提供全年化尽责服务

过去在大家的记忆中,植树就是挖坑种树,但随着首都造林绿化工程的不断扩大,如今的北京已绿树成荫,可以大面积种植树木的地方越来越少,为了让市民更方便地履行植树义务,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不断细化,形成了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其他形式8大类37种尽责形式。

随着四季交替,树木对生长环境的需求也不同。夏天绿树成荫,大家可以为树木浇水、剪枝、除草;秋天落叶满地,市民可以进行林下废弃物、可燃物清理,收集落叶做成有机肥料;万物凋零的冬天,市民可以为树木穿上防寒保暖的“冬装”,给鸟儿挂鸟巢,这些都是尽责的丰富形式。

今年全市将开展尽责服务接待活动1000余场,市民可以通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官方网站、“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公众号等方式查看义务植树和抚育劳动接待信息。另外,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还会公布国家级、市级、区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名单,为市民提供全年化尽责服务。

市民还可以通过“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微信公众号进行尽责预约、签到、捐资尽责和证书查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