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二,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就要到了,各行各业的年度打假大戏也即将开始。

在健康问题上,最容易被关注的非保健品莫属,保健品行业水有多深?就拿最近的几条报道就能一窥究竟。

最近,河北警方查获了一批网红男性保健品,这些产品实际上是在简陋、肮脏的环境下手搓出来的三无产品,批发价为8毛钱,实际售价却高达8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网络信息的普及,很多年轻人、中年人在这方面的意识也比较强,但老年人防骗意识稍弱,也因此成为保健品受骗的重灾区。而且,针对老年人的骗局,保健品价格往往更加高。

近日,人民网就有报道,进价仅9元的保健品,售价竟有5000元,简直比拦路打劫还要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的老人巨资购买保健品的消息,已经多到让人毫无波澜了。

首先我们要说明,保健品并不是不能吃,但吃之前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首先,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俗称,它是食品的一类,可以用于补充一些特定的营养元素,但它无法代替日常饮食等,一日三餐仍然是身体健康的根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保健品通常用于特殊情况下,比如生病、孕期、哺乳期等,因为饮食上的一些不足,需要适当使用保健品。

而且,保健品不是越贵越好,几块钱一瓶的钙片、维生素片,可能补充效果还比百十块的更好。

最重要的一点是:保健品不能治病!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保健产品不能宣传疗效,不能声称替代药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咱就说说哪些类型的保健品需要特别注意。

1、“高科技”型

比如,打着诺贝尔技术、量子、纳米、世卫组织等旗号的,这种看起来很高大上的,基本上都是唬人的。

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中明确说明,保健食品广告不得使用公众难以理解的专业化术语、神秘化语言、表示科技含量的语言等描述该产品的作用特征和机理。

“不能利用和出现国家机关及其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或者以专家、医务人员和消费者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作证明”,也是写在规定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祖传”型

除了祖传、老字号,还包括秘方、纯天然、无添加等。

医学水平在进步,这些主打“历史传承”的并不会比当前科技更好,纯天然也不见得更加安全,这方面同样有明确的规定:不得宣称产品为祖传秘方;不能利用封建迷信进行保健食品宣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治病”型

不少保健品在宣传的时候,打起了“吓唬人再卖药”的主意,什么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预防XX疾病、治疗XX疾病的,基本都是骗人的。

再次提醒:保健品是食品种类,并不是药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因此,凡是打着疾病旗号的,都要留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保健品市场这么长时间的发展来看,日常比较可能用到的还是钙片和维生素片,而且价格也都不高。科学看待保健品,少花钱还能让身体获益。

记住:保健品不治病!好好吃饭比吃保健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