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5月底发布《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以来,“东数西算”工程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当前,随着京津冀、甘肃等8地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获得正式批复,2022年将作为“东数西算”元年,开启我国国土空间算力资源跨区域统筹布局的新篇章。

一、实施“东数西算”的三个出发点

过去十几年间,我国东、中、西部算力资源布局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与5G时代全面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现阶段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优化我国算力资源空间布局,是推动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构建全国一体化国家大数据中心体系的必然选择。

一是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来看,数据中心行业高耗能问题亟待缓解。在我国提出“3060”目标下,数据中心行业高耗能问题再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甚至有人称其为“不冒烟的钢厂”。一方面,东部发达地区特别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能耗指标紧张,难以支撑大型以上数据中心在东部地区落地,制约了数字经济发展。东部发达城市“碳瓶颈”问题使得数据中心外溢成为大势所趋,亟待统筹规划布局。另一方面,甘肃、宁夏等西部地区气候环境适宜、清洁能源富集,在此建设数据中心,电子元器件长期运行费用低、清洁能源使用成本低。

二是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来看,西部数据中心电价具有明显优势。数据中心电力需求较为庞大,电费占到数据中心运维成本的七成,因此西部多地针对数据中心用电、税收等方面纷纷出台优惠政策,甚至有些地区数据中心用电补贴后低至0.3元/度以下,为企业带来 算力“西迁”的原生动力。越来越多的数字经济企业业务重心也开始向西、向北转移,除网络游戏、电商交易、在线支付等对网络时延要求极高的业务外,大量从事数据存储、离线数据分析等业务的数字经济企业均通过在西部地区部署数据中心或购买西部地区数据中心云服务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缓解东部压力的同时也带动了西部产业转型和就业增长。

三是从国家安全稳定发展来看,算力基础设施应全局统筹布局。一方面,我国数据中心布局整体呈现“东部沿海多、中西北部少”的趋势,一旦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数据安全将成为数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隐患,数据多点灾备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打造陆海内外互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区位优越、资源充沛的西部地区不会更不能成为国内大循环中的“阻梗”。然而,我国东西部信息技术发展的差异持续拉大,相比于显式的经济贫困,恐将面临严峻的隐形贫困——信息贫困。因此,应以“东数西算”工程为牵引,加强西部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最大化消除东西部、城乡间在数字化转型中出现的信息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二、构建“东数西算”跨域资源协同调度体系

建议下一步在推进“东数西算”时,强化东西部8个算力枢纽集群内部和集群之间的统筹联动,实现网络、能源、算力、资本、人才等各方面资源协同,重点通过三类机制强化推动东西部跨域统筹发展。

一是建立较为成熟的能耗指标跨域调配机制。建议统筹电网和数网两张网整体布局,通过错峰供电、负载调整等方式保障和数据中心用电供电问题。制定数据中心集群优惠用电补贴标准及补贴方案,将数据中心集群纳入直购电范围,吸引数据中心产业快速落地西部地区。建立国家数据中心能耗指标单列与东西部省份数据中心能耗指标共享统筹机制,优先支持省级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集约建设,避免无序发展局面。支持鼓励数据中心企业积极探索利用西部地区清洁能源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更多开发和利用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有效降低西部地区弃风和弃光电量。

二是建立政产学研一体的产业生态合作机制。鼓励各地政府和企业、高校等强化产学研合作,结合数据中心东西部产业发展实际,着重考虑构建“东数西算”产业闭环,实现西部地区内生发展。不断完善集群内产业生态体系,通过招商产业进行强链、补链、延链。加强服务器、芯片、发电机组、光模块等数据中心上游设备制造业和下游数据要素流通、数据创新型应用和新型消费产业等集聚落地。鼓励产业界探索完善跨区域数据中心运行服务统筹结算机制,避免出现“核心利润留在东部、低端运维放在西部”的局面,保障“东数西算”工程实施的可持续性。

三是建立投建运一体的数据中心集群发展机制。针对国家枢纽节点内数据中心集群,建议研究东西部在算力补贴、算力结算交易、税收统筹等方面的政策衔接机制,探索研究投建运一体的集成化运营商,在用地、能源、网络、招商、投资等方面强化统筹协调,统筹东西部数据中心集群内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建设运营和算力调度,实现数据中心集群“紧耦合”发展。探索产城一体的园区化发展模式,加强国家枢纽节点内数据中心集群与城市边缘节点之间的产业协作,统筹规划建设涵盖数据存算加工、人工智能、科学计算、隐私计算等核心产业的数据中心产业基地。(作者:王建冬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规划与应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