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HE SPRING EQUINOX

陈秀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家简介

陈秀娥,1944年生,西安市临潼区铁炉乡人,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2016年第一次拿毛笔在宣纸上画画,其作品质朴内敛、感情纯真。同年,其作品拍卖所得6000元捐赠给希望小学,得到了陕西某慈善机构的嘉奖。

如今,年近八旬的她依然生活在临潼农村,于家务和劳作之余,仍作画不断,自得其乐。

泥土的香味——记母亲的画

文/刘星

我母亲的画,这本来应该让别人来谈,才显得公允客观;如果叫我来说,总显得有点不妥。说得好了,会惹人嫌,别人会说就你自己夸你母亲的画;说得不好了,当然我也不乐意,那样会显得我这个做儿子的对母亲缺乏最起码的敬畏之心。可是,这次主题是“母亲的画”,主编说了,必须由儿女来谈自己母亲的画,所以,我也只能从命了。

我母亲的画,百分之百属于人们常说的那种“素人”画。所谓“素人画”,是和“文人画”相对而言的,是指那些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或文化程度不高、更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和未曾受过任何名家作品影响,只是从她的兴趣和直觉出发,自己摸索着画出自己认为好的花鸟形象而成的作品。记得三十年前,郎少君先生在《美术研究》上发表过一篇文章,专门谈“素人画”的。我母亲的情况是,她只读过小学。上小学的时候,她学习很拔尖,尤其喜欢美术课;书法课上,她的毛笔字也是全班最好的。只可惜我外婆家太穷,供不起她上中学,所以小学毕业后我母亲就不上学了。十七岁时,她跟我父亲结婚。十九岁时,她生了我。现在,母亲已经是七十九岁的老人了,我马上也六十了,母亲这大半辈子为儿孙所付出的心血、所经历过的苦难、所受过的委屈,每一件事,我如今都历历在目,也都铭刻在心里。我的记性特好,两岁多的时候村子里发生过的事、家里发生过的事,我几十年都记得清清楚楚。记得在我还没有上学的时候,我母亲就是村里有名的“巧媳妇”。大抵村上不管谁家女人要绣枕头、门帘、裹肚或花鞋,她们都要到我家来请我母亲给画花样。她画花样大多是用铅笔按白描的样式画在纸上,再用颜色涂出色彩分布,再让她们拿过去按照我母亲画的样子绣。村上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要蒸花馍,比如老虎呀、鸡呀、鱼呀、菊花呀、牡丹呀等等,她们同样也要到我家来请我母亲去执掌。这类活计,无疑锻炼了我母亲一定的形象表现能力,也催促她多去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花花草草,鸟、蝶、虫、鱼等。

2016年春节,我的一个非常爱好书画的朋友来我家聊天,喝茶间他一时兴起,非要请我母亲给他画一幅画不可。他说:“阿姨,您儿子是位画家,您一定也有相当的艺术细胞……”我母亲一再解释她不会画画,推辞了几次也拒绝不了我这位朋友的执拗。于是我协调说:“妈,你就画一幅吧!你随便画,想咋画就咋画。实在不行,你就按你过去绣花的印象,按绣花那一套画吧。”第一张,她掌握不来毛笔蘸墨蘸水后在宣纸上的效果,就画成了一个个水墨团块。于是,我就上前给她示范如何控制毛笔和水墨,以使毛笔上纸后不至于水墨乱溢。到了第二张,就有所好转。第三张,一幅类似于崔子范风格的、用笔很拙、水墨非常饱满浑厚的《牡丹》就画成了。这简直令我太吃惊了!那种淳朴、稚拙、纯真而又生鲜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这是我从来未曾想到过的奇迹啊!就从这一天开始,又过了夏,我母亲竟一口气画了一百多幅画。其题材涉及她几十年来在农村经常接触并熟悉的很多花花草草。尤其是她画的蒲公英、桃花和大丽花,我最为喜欢。

为了让母亲高兴,我把我母亲的画通过微信朋友圈发了一些,没想到得到了全国书画界同道的高度赞扬。国家画院画家、著名美术评论家梅墨生先生说:陈秀娥老人的画“比任伯年朴素,比吴昌硕柔和”。四川大学教授、著名美术理论家林木先生认为:“生活在农村的陈秀娥老人,凭着感觉凭着兴趣凭着天性画出的她身边的花卉,稚拙朴质天真,最大的特点是没套路,这对我们在入套与解套中艰难度日的专业画家们,反倒有所启发。”旧金山美籍华人画家何泽坡认为:“陈秀娥老人的画,淡雅、清新、自然,实为难得……她是一个老老实实画出心中自我,又极具自然感的画家,没有虚浮,没有世俗之气,画中更多能嗅到泥土之味,应是我学习之处。”清华大学教授刘怀勇先生认为:“唐·张彦远曰:夫画者……发于天然,非由述作。陈妈妈的画,纯粹于天然,如一个禅者,专注于精神上的修行,至于画得好与画得不好,不能说,一说就错。这就是禅的本真……陈妈妈的画,难得一个静字,静得一点火气都没有了。这与当下火急火燎的书画界,是一个鲜明的对比。”等等,这些评论,实在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本也并没当回事儿,这下子,可激励我不得不对我母亲的画进行认真地揣摩和研究了。

有一次,我的一个好友张帆先生主持的酒韵斋群集结了二十多位朋友,要去我的老家看望我的这位“画家妈妈”,他们一到我弟弟家,就拉着我母亲的手亲热地问候这问候那,大家还都要和她照相合影,忙得她一直高兴得合不拢嘴。有几位朋友还现场买了她几幅画,这就更鼓励了她画画的积极性。几年前,有家媒体还给她的作品做过一个通版的介绍,她的画也算有了发表。几家艺术机构每家还邀请了她十来幅作品在网上拍卖,成绩还非常好,有一次拍卖所得几千元捐献给了希望小学,她得到了一个奖牌。我常想,儿女最大的孝,就是要让老人快乐。母亲喜欢画画,那就支持她画吧,只要她老人家高兴就行。

我喜欢母亲的画。自从她画画后,她画的每一幅画,我都请人作了精心的装裱,悉心地收藏在我的书房里当宝贝;将来,我还要把它传给我的子孙……这种情感,别人是不理解的,但作为儿子,母亲就是我的上帝。

母亲几次给我说:“没想到现在把日子还能过得这么好……”这,或许就是我母亲画画的动力来源。同时,她一生又吃过很多苦、受过太多的委屈,这些,都无意识地渗透进她的笔墨之中了。这,也只有我能读懂,也只有我能体会得很深很深……

(作者系陈秀娥之子,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THE SPRING EQUINOX

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秀娥 《夹竹桃》纸本设色

34cm x 34cm 201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秀娥 《蒲公英》纸本设色

34cm x 34cm 201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秀娥《春风》纸本设色

68cm x 34cm 201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秀娥《春色》纸本设色

68cm x 34cm 201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秀娥《蝶恋花》纸本设色

68cm x 34cm 201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秀娥《红苕花》纸本设色

68cm x 34cm 201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秀娥《腊梅》纸本设色

68cm x 34cm 201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秀娥《秋菊》纸本设色

68cm x 34cm 201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秀娥《秋葵花》纸本设色

68cm x 34cm 201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秀娥《三月桃花遍地红》纸本设色

68cm x 34cm 201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秀娥《山寺桃花》纸本设色

68cm x 34cm 201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秀娥《虞美人》纸本设色

34cm x 34cm 201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秀娥《玉簪》纸本设色

68cm x 34cm 201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秀娥《玉簪花》纸本设色

68cm x 34cm 201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秀娥《桃花》纸本设色

68cm x 34cm 201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秀娥《虞美人花》纸本设色

34x 34cm 201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秀娥 《写生花卉》 纸本设色

68cm×34cm 201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秀娥《月季花》纸本设色

34cm x 34cm 201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秀娥《身在此山中》纸本设色

68cm x 34cm 201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秀娥《农家乐》纸本设色

34cm x 68cm 2016年

《国画周刊》主编 郑伟斌

来稿邮箱:19259066@qq.com

本文选自2022年3月12日《文化艺术报》T02-T03版

 【国画周刊】母亲的画 · 陈秀娥 | (刘星撰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国画周刊】母亲的画 · 陈秀娥 | (刘星撰文)

责 编 | 刘芝林

审 核 | 梁飞燕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