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达达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虽然公司在营收方面,实现了78%的同比增长,全年总收入达到69亿,表现亮眼。但很遗憾,达达并未走出亏损泥潭,单单第四季度就亏掉近6亿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年亏损92亿

而且,这已经是达达连续第五年亏损,亏损总金额超过92亿。

值得一提的是,亏损在即时配送行业并不少见。从2009年饿了么上线运营开始算起,即时配送已走过12年时光。这期间,随着外卖、新零售产业崛起,即时配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入局者也越来越多,但其中大多数都在亏本经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因为即时配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我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厂商为抢夺市场,不得不大批招人。从财报来看,过高人力成本是即时配送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并且,这一问题在短期内根本无法解决,即时配送企业亏损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绑定京东的物流巨头

也是因此,当前市场上活跃的即时配送公司背后大都有巨头公司在撑腰。像是顺丰同城的顺丰饿了么的阿里,都在持续对企业进行“输血”。

当然,巨头公司愿意对即时配送企业持续注资,本质还是因为即时配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现阶段的亏损与日后盈利空间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察即时配送行业近几年发展可以发现,即时配送早已不局限于外卖业务,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渗透,新零售、商超、生鲜等行业都已进入即时配送涉猎范围。并且结合发展趋势来看,该赛道日后还会进一步扩宽。

由此来看,重视即时配送业务,等同于互联网科技公司二次创业。刘强东也曾说过,经营好达达,等于再造一个京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值蒸发9成、越亏越多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达达发展情况其实并不乐观,疫情期间,达达股价一度涨到61.27亿美元,但截止至3月11日,达达股价仅为7.05美元,相比巅峰期,收缩近9成。即便与刚上市的股价相比,达达也是腰斩不止。

而且,随着规模扩大,达达亏掉的钱会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达达被京东“同化”后,通过大量使用第三方员工的方式,成功减轻了成本负担。但考虑到近两年,相关部门不断提升对平台配送员工权益的重视程度。笔者认为,使用第三方平台员工减轻企业运营负担的做法,对于达达或者京东,始终是一个定时炸弹。

长期来看,刘强东想要将达达成为下一个京东,“投机取巧”并不可行。建立核心竞争力,优化结构、提升效率才是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最后

毕竟,真正的科技企业,往往是通过高新技术创新、突破,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目前,达达并不是这样的公司。在你看来,达达有希望反超美团和蜂鸟,成为即时配送领域的一哥,成为下一个京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