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3月10日印发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下简称方案),决定优化现有的新冠病毒检测策略,实施“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

为什么我国在这时推广抗原检测?这意味着,我国放弃动态清零的防疫策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3月12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表示,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不放松,采取果断措施,尽快控制局部聚集性疫情,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在这次会议上,孙春兰也提到,要针对奥密克戎传播特点,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群众可自行购买检测,有利于做到早发现,提高监测预警灵敏度。

什么是抗原检测?

病毒是否入侵人体,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来检测: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前二者都属于直接检测病毒的方法。

与核酸检测相比,抗原检测的优势有两点。第一是方便,快速抗原检测试剂盒有点类似测孕棒,在家里就可以做,不需要像核酸检测那样依赖复杂的仪器设备。第二是快捷,核酸检测最快也需要4-6个小时,而抗原检测只需要10-20分钟就可以出结果,立等可取。

什么是“抗原筛查、核酸诊断”模式?

根据方案,目前抗原检测的适用人群主要有三类:一是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伴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人员;二是隔离观察人员,包括居家隔离观察、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离观察、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人员;三是有抗原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

第一类人群的抗原筛查由医疗机构组织;第二类人群的抗原筛查应当在相关部门的组织管理下进行。

根据方案,社区居民有自我检测需求的,可通过零售药店、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自行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自测。

对于自检的社区居民来说,如果抗原筛查是阳性,应立即向所在社区(村镇)报告,由社区(村镇)联系急救中心按照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人员转运工作指南,将居民转运至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

如果抗原自测是阴性,那么要分为两种情况:

如果是无症状,可以需要时再进行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如果有症状,那么建议尽快前往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核酸检测,如果暂时不便就医,那么应当居家自我隔离,避免外出活动,连续5天每天进行一次抗原自测。

值得注意的是,如核酸检测阴性但抗原检测阳性,则视同新冠病毒感染者采取集中隔离等措施,密切观察,连续进行核酸检测。

实施抗原筛查的考虑是什么?

在配合方案印发的《新冠病毒抗原自测基本要求及流程》中这样描述:新冠病毒抗原检测一般用于急性感染期,即疑似人群出现症状7天之内的样本检测。疑似人群抗原阳性及阴性结果均应当进行进一步的核酸检测,阳性结果可用于对疑似人群的早期分流和快速管理,但不能作为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

也就是说,抗原检测只是筛查,最终诊断仍然要依靠核酸检测。因此,这次政策调整更多是对检测策略的更新与完善,并不影响动态清零的整体防疫策略。

更新新冠病毒检测策略的最重要的考虑是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手段可以用于特定人群的筛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早发现”能力。

实际上,抗原检测在很多国家,包括我国香港地区都在使用。据世卫组织的数据,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了新冠病毒抗原自我检测的措施。

增加抗原检测,可以在基层的医疗机构、社区、乡村诊所,甚至学校的医务室都可以开展。它操作比较简单,如果出现多点散发、聚集性疫情,通过抗原检测能够更快地发现感染者,更早地采取隔离措施。

由于抗原快速检测易于使用且出结果快,可以作为实用工具快速发现聚集性疫情,支持疫情调查。如果发现多名人员抗原检测结果呈阳性,这高度提示出现了COVID-19疫情,支持尽早落实适当感染控制措施和病例管理。

对于一些无法立即开展核酸检测的偏远地区或者社区,抗原检测可以帮助应对疑似的疫情,比如边远地区和半封闭的社区(如学校、护理机构、邮轮、监狱等)。

今年1月28日,交通运输部、外交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国际航行船舶船员新冠肺炎疫情远端防控的公告》中也提到,“新冠病毒检测应优先使用核酸检测,在不具备核酸检测的条件下,可选用抗原等其他快速检测方式。”

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讲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流行病学荣休教授唐金陵在一篇文章中表示,在目前清零政策下,抗原检测只能用作核酸检测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否则风险太高。所谓补充,就是当核酸来不及测或者来不及马上够到的人群,如社区门诊或家庭初筛,抢的是时间,目的是早发现和处理,这对控制隔离需求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关键人群和关键时期,核酸检测是省不得的。

唐金陵还表示,国外是“放开”政策,他们使用抗原检查的目的不同,国内还不能照搬。但如果未来我们政策转变,抗原检测会有新用途,目前可以预先探讨,但应谨防简单照搬国外做法。

采写:南都记者 吴斌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