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以及外周关节,患者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以及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部分患者出现肾脏损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强直性脊柱炎属风湿病范畴,病因尚不明确,是以脊柱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慢性病,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变,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危害之一是损伤肾脏,肾脏损害病例并非少见,发病率报道不一,约占AS患者的13%-35%。国外报道男性的发生率大于女性,其主要的原因可能与男性患者的临床症状较重及女性患者的确诊率低有关,其中年轻的AS患者更易发生肾脏损害。另有报道AS患者中死于肾脏疾病的比例大约为4%。
AS肾脏损害的尿检常见镜下血尿、蛋白尿、红细胞形态分析为多形性,蛋白尿从微量至肾病综合征水平的大量蛋白尿程度不等。肾功能损害者可有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或肾小管功能减退,诊断需要借助肾活检。AS并发IgA肾病最常见。AS出现肾淀粉样变性少见,病因与免疫球蛋白异常有关。肾病理刚果红染色可见淀粉样物质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及内皮下和肾小动脉壁,肾小管周围较少。引起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以蛋白尿多见,其次为高血压与肾静脉血栓形成,其他还有血尿与肾功能不全。
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中医专家张振忠表示,临床治疗AS的药物中,以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肾毒性最强,患者出现脊柱疼痛是正常的现象。疼痛时患者会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尤以滥用或长期应用者多见。病理改变主要是肾间质损害。临床表现蛋白尿、管型尿、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治疗上无特殊办法,停用肾毒性药物是唯一的手段。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学的“痹病”范畴,活血化瘀、祛痰通络的治疗原则应贯穿始终。
男子强直性脊柱炎长期服药发生急性肾损伤
患者xxx,男,50岁,陕西西安人。有三十年强直性脊柱炎病史的患者,几乎不能直立,脊柱弯曲畸形严重。不久前,因胸闷、气短伴双下肢水肿、乏力等症状,到当地某医院肾内科就医。
医生根据患者描述的症状及病史,立刻安排患者完善检查。检查发现,血肌酐1242.1umo1/L,尿素58.20mmo1/L,钾7.31 mmo1/L。被诊断为药物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尿毒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确诊断后,患者被肾内科收入住院,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同时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经过三次、每次长达24小时的CRRT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肌酐明显下降。胸闷气短的症状有所缓解,腿消肿了、精神好了,有食欲了。随后转入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减少肾损害。中药可以增强机体脏腑的功能,加快体内毒素的排泄,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肾小球血流灌注,改善内部环境,促进肾功能恢复。经过治疗患者的肌酐下降到安全范围,其他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患者出院后继续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病情保持稳定。
医生表示,患者有强直性脊柱炎三十年,由于该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已经造成慢性肾脏损伤,肾功能减退,加上因常年的疼痛,不得不服用多种止疼药,加速了肾脏损伤。而且患者常常在没有咨询医生的情况下,自行到药店购买并服用多种止疼药,长年累月,致使肾脏逐步受到了严重损伤,导致出现肌酐飙升。而CRRT是纠正患者的水钠潴留、电解质紊乱及严重感染状态的有效治疗手段。配合西药、中药治疗,可以控制病情。
提醒,慢性疾病患者切不可胡乱吃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肾脏血流量丰富,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也极易受到药物的损害。如果乱服药物、私自增加药量和增加药物使用时间等不当用药行为都会加重肾脏的损伤。因此,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尤其是儿童用药需注意按年龄、体重、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儿童要尽量选用儿童剂型,不要擅自把成人的药减量给儿童服用,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中医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据中医专家张振忠介绍,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痹病”范畴,古人称之为“鱼背风”、“竹节风”、“骨痹”。病因病机为先天不足、肾督亏虚、感受外邪等。发病内因与肾督阳气亏虚相关,其外因又与风寒湿热之客邪痹阻相连,还与内伤七情,调摄失宜,外伤堕坠相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肾阳虚寒自内生,血流涩滞;风寒湿热之邪客于脉中,气血运行失畅,渐致痰瘀互结;内伤七情,或气机紊乱,气滞血瘀,或七情过用,调摄失宜伤及五脏,气血生化乏源,气虚血亏,滞涩难行;或外伤堕坠,恶血留内,血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
诸因均可导致血瘀痰阻证的产生,在治疗时,辨证分型:肾虚督寒证、邪郁化热证、湿热伤肾证、肝肾两虚证等,活血化瘀、祛痰通络的治疗原则应贯穿始终。
1、肝肾阴虚型。症状:腰骶部、脊背酸痛伴下肢隐痛,转侧受限甚则关节强直变形,屈伸不利,或有四肢酸软乏力,肌肉萎缩,或有双目干涩疼痛;可伴消瘦,咽干口渴,头晕目眩,盗汗耳鸣,心烦失眠,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少或薄黄,脉弦细数。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2、瘀血阴络型。症状:腰背疼痛剧烈,固定不移,转摇不能,夜间尤甚,有时需下床活动后才能重新入睡,晨起肢体僵硬明显,或有关节屈曲变形,舌质暗或有瘀点或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涩。治法: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3、寒湿痹阴型。症状:腰骶、脊背酸楚疼痛,痛连颈项,伴僵硬和沉重感,转侧不利,阴雨潮湿天加重,得温痛减,或恶寒怕冷,或伴双侧腰部冷痛,舌质淡,苔薄白腻,脉沉迟。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4、肾虚督亏型。症状:腰骶、脊背、髋部、颈部酸痛,冷痛,痛势隐隐,喜暖喜按,劳累或遇寒加重;或见关节强直,屈伸不利;或伴腿膝酸软乏力,或肌肉萎缩,或畏寒肢冷,或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治法:温肾补督,祛痹通络。
5、湿热阻络型。症状:腰骶,脊柱、髋部酸痛,僵硬,重着,活动不利,或伴膝、踝等关节红肿疼痛,或见烦热,口苦,胸脘痞闷,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滑而数。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通络。
(东方红星,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2380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