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服务教育事业发展,奎文区委编办坚持管理创新优先谋划、资源配置优先满足、中心工作优先保障,全力支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补齐教育短板、推动全区教育事业优先优质发展夯实强有力的机构编制基础。

瞄准“活”字,加强内部挖潜深度

奎文区委编办以瘦身与健身相结合为原则,建立“严控总量、适当倾斜、动态调整”的工作机制,根据职能和任务调整变化情况,重点加强教育领域机构编制配备,优化教育系统人员编制结构比例,做到管好用活、统筹使用,实现编制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编制配备不断加强。坚持向改革要编制,新增编制首先从改革管理、精简收回等待分配编制中调剂解决。今年以来,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在机构编制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从改革收回编制中调剂30名,专门用于增加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占收回编制总数的10.6%。坚持以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为前提,除政策性安置人员计划外,将剩余用编进人计划重点向补充中小学专任教师倾斜。2021年度中小学教师用编进人计划占全区事业用编进人计划总数的61.8%。坚持以“退补相当”、“少出多进”为目标,近年来,共招聘教师447名,退休276人,不断充实教学力量。

编制结构持续优化。制定调研、测算、评估“三步走”工作法,在现有事业编制总量内重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联合区教体局、区财政局成立专项小组,选取33所中小学深入调研,座谈教师231名,听取意见建议130余条,审查在校学生数量、班额数、实有教职工数、实有专任教师数4大指标。经测算,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2323名,比往年核编时增加86名。对4所未满年级学校,全部按未来三年学生数测算,额外核定教职工编制111名,占核定编制总数的4.7%。目前,全区中小学编制总量占事业编制总量的50.54%,较2020年底增加4.64%,切实做到足额核定、科学核定,实现总量控制、增减平衡。同时,为切实保障学前教育用人需求,对公办幼儿园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核定人员控制总量435名,已备案60名,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有力人员保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制度保障不断加强。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补与挖潜并重,制订《关于有条件放开教师编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细化9个方面18项具体措施,明确中小学、幼儿园的设立突破“建一撤一”的规定,教师用编进人计划实行“退补相当”“有编即补”,破解了影响中心城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突出“新”字,拓展人员流动宽度

奎文区委编办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进一步改革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深化教育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打破教师流动障碍,多方位缩小教育差距,推动优质均衡发展。

深化“区管校聘”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鼓励各学校在“区管校聘”改革中深挖掘、求创新,对于满编、超编学校进行教师交流,实行“先调编再调人”,防止出现超编进人现象,保障中小学教职工有序流动。今年以来,共调整交流教师190余人,实现由“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变,推动师资力量均衡配置。

深化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加大优秀师资、校舍等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力度,充分发挥区域内优质学校的带动引领作用,对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教师校长优先在集团化学校内部交流轮岗,形成“内部自由流动、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管理模式。先后组建基础教育集团 8个,涵盖学校33所,促进教师整体素质和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主城区学校资源均衡化、教育优质化。

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缓解编制需求压力。为化解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与教育事业发展的矛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用教辅、安保、校医、后勤保障服务等编外人员327人,加快后勤工作社会化进度,逐步压缩非教学人员占用编制比例,2021年较2020年同比减少5.91%,有效缓解了用编压力。

紧盯“严”字,提升规范管理强度

奎文区委编办以督查监管为抓手,拓宽监督检查渠道,开展专项治理,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小学编制、人员与财政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配套约束机制,严格规范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

一方面,健全完善管理制度。落实“三个严禁”,对全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专项管理,严禁挤占、挪用、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严禁管理部门与中小学混编混岗占用教职工编制,严禁长期借调教职工到非教学岗位帮助工作。同时,明确教体部门要严格按照小学1:19、初中1:13.5的核编标准配备中小学教职工,对于不具备任教条件和不能胜任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及时进行岗位调整或提前退出。

另一方面,开展联合监督检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联合区教体局、区财政局等部门不定期开展全区中小学专项治理工作,共发现师资配备不均衡、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等问题51个,整改率达100%,杜绝因官僚化、人情化在编不在岗和在岗不在一线教学岗等问题,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率达99.41%,其中一线教师占比96.82%,确保教职工编制优先保障教学一线需求,真正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都镇强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