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一年央视3·15晚会如期举行,今年3·15晚会的主题为“公平守正 安心消费”。

晚会曝光了一批消费乱象和典型案例,食品安全、儿童信息安全、医美培训再次成为重点关注问题。同时,一系列数字消费相关热点问题也引起热议,包括用户隐私泄露、骚扰电话、电商直播欺骗消费者等。

数字经济时代,直播乱象丛生

我国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已超过6亿,很多用户对自己中意的网络主播,直接用线上支付或是购买虚拟商品进行“打赏”。央视调查发现,美女主播和她们身后的男运营唱“双簧”,设置重重套路,欺骗粉丝情感,诱使用户多多“打赏”,骗取钱财。

3·15晚会还曝光,在一些贩卖玉器、翡翠的电商直播间里,主播假扮工厂主和货主演“对手戏”诱骗消费者。昆明某直播间里,甚至有冒充缅甸矿区现场砍价,不惜编造出走私、偷渡、绑架的“狗血”剧情,把电商直播间变成了欺骗消费者的陷阱。

免费WiFi App巧设陷阱

3·15晚会安全实验室环节,曝光的是免费WiFi App陷阱。20余款打着免费WiFi旗号的应用程序被测试,结果发现不但免费WiFi无法点开,而且用户被诱导点击确认按钮后,会被莫名自动安装广告。

有些免费WiFi应用程序,一天之内对消费者手机位置信息的收集高达67899次。可见免费WiFi App不能随便点,一不留神隐私就会被曝光。

《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明确规定,人脸信息属于生物识别信息,也属于个人敏感信息,收集个人信息时应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民法典》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

软件下载平台高速下载藏陷阱

很多用户在想要安装软件的时候,可能会去一些专门的软件网站去下载。但经常多了不需要的软件,莫名其妙出现一些弹窗广告,甚至电脑变得有些卡顿。这些软件和弹窗广告是怎么进入我们电脑里的呢?

央视记者在PC6下载站、桔梗下载站、腾牛网、ZOL软件下载等平台下载软件时都出现类似的问题,这些下载平台,使用的是百助旗下公司研发的下载器,它们都有一个绿色的、很显眼的高速下载选择,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提示:提速50%,需下载高速下载器。

而在调查采访中,百助公司销售部业务经理却告诉记者,这个所谓的高速下载,只是一个噱头。为了更多的捆绑安装软件,百助公司为用户设置的陷阱一个比一个隐蔽。用户即使将所有默认勾选取消掉,关闭下载器,有时也会有弹窗广告像牛皮癣一样不时出现在电脑右下角,如果用户习惯性地点击右上角试图关闭广告,就很可能会被偷偷的地静默安装其它软件。

该公司的一位经理声称,他们与国内200多家软件下载站合作,每日触达用户两千万,年营收超12亿元。

浏览网页就能泄露手机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手机浏览了某些网站,没有留下电话,却接到了相关行业推销电话。拨打骚扰电话的人,是如何精准地获取了我们的浏览行为呢?

杭州以渔公司总经理介绍,用户只要浏览网站,就算没留电话,也可以给用户打电话。每个人手机上对应着一个MAC号(手机识别码),可以匹配到这个手机。拨打骚扰电话的公司使用这样的数据,以渔公司收取每条三元的费用。

据央视记者调查,除了利用加密的号码给用户拨打骚扰电话,部分公司还能通过技术手段,获取用手机上网用户的明码手机号码。融营通信,专门为一些电销公司搭建外呼系统、提供外呼线路。公司冯经理表示,有很多电销公司在通过他们的系统拨打骚扰电话。他们的系统可以隐藏真正的主叫号码,防止被投诉。

大量骚扰电话为融营通信带来了丰厚的话费收入,一年纯话费收入近一个亿,“陌拜”能占80%往上。“陌拜”是业内对骚扰电话隐晦的称呼。容联七陌,是上市企业容联云通讯旗下子公司,也在为电销公司提供外呼系统和线路,应对用户的投诉和监管。

劣质“土坑”酸菜冒充老坛发酵酸菜

央视调查发现,一些酸菜生产企业漠视食品生产卫生法规,用田边土坑泡制的劣质“土坑”酸菜冒充老坛发酵酸菜,卖给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馆。

央视记者实地探访得知,该企业标准化腌制池腌出来的酸菜是用来加工出口产品的,老坛酸菜包里的酸菜则是从外面收购来的“土坑酸菜”。在插旗菜业的清洗车间,一袋袋酸菜被随意堆放在地上,经过机器清洗、切碎、拌料、包装、杀菌,就做成了老坛酸菜包。

记者跟随公司的货车,在附近一片农田里,找到了腌制酸菜的土坑。工人们有的穿着拖鞋,有的光着脚,踩在酸菜上,有的甚至一边抽烟一边干活,抽完的烟头直接扔到酸菜上。而这些酸菜在被插旗菜叶收购时,插旗菜业并不对卫生指标进行检测。

据了解,岳阳市君山区雅园酱菜食品厂也收农户土坑里的菜,在车间里,大批的酸芥菜被直接卸在地上。坛坛俏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现在我们做的这个酸菜,里面的防腐剂是超标的,夏天一般会超过2-10倍。”

同样涉及到食品问题还有禹州粉条。禹州是国内重要的粉条生产基地,然而央视记者了解到从这里销售出去的“红薯粉条”、“山药粉条”却是由“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混制而成。

儿童智能手表成为偷窥眼睛

智能终端的个人信息保护也是一个重灾区。3·15晚会曝光了一款具有10万+的销售记录的儿童智能手表,购买一只交给小朋友佩戴,通过抽奖等伪装二维码将恶意程序轻松植入手表,后台可以实时定位、多次采集位置信息。孩子每次抽奖恶意程序就自动把手表里的重要信息如位置、通讯录、通话记录打包实时发送出去。玩完抽奖游戏孩子下楼玩耍,仍然可以实时定位孩子,轻松圈定孩子的活动范围,孩子的一举一动随时被掌握。

使用低版本操作系统的儿童手表,安装程序后,无需用户授权,便可以获取用户麦克风、位置等信息。即使版本较高,用户拒绝授权后,则马上闪退,消费者只能妥协把权限给出去。一旦用户把权限交出去,手表里的信息也就交出去了,孩子的地理位置、图片视频、通话录音等隐私将会被收集,孩子的安全隐患可想而知。

校园周边抽奖陷阱

据央视调查,不少小学周边,一些文具店打着卖文具的名义开展抽奖活动。店内摆着成板的抽奖产品,上面印着精美的卡通形象却没有产地,是典型的三无产品。

益阳市一所小学外的小卖店里,孩子们聚集在一款名叫龙珠的商品面前。支付一元后,从小盒抽出一张卡片,撕开卡片中的号码对应龙珠的大小。号码越小,对应的龙珠越大。孩子们一边乐此不疲地玩着抽奖游戏,一边高唱《好运来》,充满刺激和乐趣,不到2分钟就花了10元。即使没抽到心仪的奖品,孩子们也纷纷表示要继续抽,“我就不信我抽不到好的”。

但记者发现,所谓的“龙珠”是三无产品,打开后甚至有一股刺鼻的气味。而且,除了龙珠和弹力球,红外线笔、陀螺等孩子们喜欢的玩具都成了抽奖的奖品。流行的卡通形象、心仪的奖品、抽奖的刺激,让未成年的小学生难以抵挡诱惑。

调查发现,另一些抽奖游戏则直接采取更刺激的现金抽奖方式。在六安市一所小学附近,记者见到一款“现金大派送”的游戏。上面直接贴着5元、10元的纸币,“最高200元”、“100%中奖”等字样不断刺激学生抽奖。

口碑营销公司操纵搜索结果,企业负面给钱就能屏蔽

英迈思,是一家为企业提供口碑服务的互联网技术公司,宣称专为企业打造品牌、搜索、口碑的闭环私域流量池。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网民在问答、百科、论坛等寻求帮助时,所看到的问题和答案,很多都是由他们这样的口碑公司冒充真实用户“自问自答”做出来的。

例如,在一组关于元宇宙概念产品的问答中,其中一个问题涉及元宇宙虚拟地产投资,回答内容称投资虚拟地产正值火热,并称自己在某公司平台投资虚拟地产。“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告诉大家投资这个,是可以赚钱的。”

除了雇佣水军冒充真实用户自问自答误导网民外,口碑营销公司还有一种技术“万词霸屏”,通过对上万个海量关键词的设定,让用户在搜索时,被推广公司始终能排在前面。记者在上海顶匠公司的系统后台看到,他们为某国际学校做的万词霸屏。当有家长搜品牌校区、靠谱小学、靠谱校区,这所国际学校都会排在靠前的名次。

而对于一些用户发布的批评性报道、用户投诉等,口碑营销公司也会利用技术手段,直接让网页显示成,找不到内容的404页面。

英迈思的业务经理特意出示了他们和某企业所签订的舆情净化合同,完成合同后的工作总结显示,英迈思把涉及这家企业拖欠工资等多条负面消息做了404化的处理。“投诉内容本身实际上还是存在,只是我们给它做了404屏蔽掉了。”

多品牌电动自行车公然违规提速

近些年,由于电动自行车速度过快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根据《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电动自行车时速不超过25公里(小时)。然而记者在不少城市看到,一些挂着新国标牌照的电动自行车依然在路上超速飞奔。

央视记者走访哈啰、绿源、新日、金箭、台铃等多个品牌的电动自行车专卖店,他们几乎都承认可以通过“解码”将车速提高到每小时35-40公里。对于这种明显的超标行为,不少专卖店也早就有了专门的应对手段。哈啰专卖店销售人员还称:“表上只显示25(公里/小时),但是它跑起来速度它不止25(公里/小时)。”

在骑安达车业的库房内,工作人员拿出为专卖店配备的解除限速的解码器,简单一按遥控器速度限制就被解除。无锡浜马车业的解码器是一个加装在电源附近的装置,接通电源以后限速就能解除。

江苏蓝君科技有限公司是无锡一家专门生产电动自行车的厂家,同样为经销商准备了解除限速的解码装置,还有一套技术让电动自行车仪表不显示超速。小牛电动自行车上海总代理也承认厂家同样为他们提供了解码装置。

记者分别又走访了欧派、小刀、绿能等多家电动自行车厂家,发现他们都为经销商准备了解码装置,让本应速度不超过每小时25公里的电动自行车轻易超速。

华南最大五金市场惊现不达标线缆

广佛机电五金城是华南一带最大的五金市场,部分经营电线电缆的商家都有同一规格两种价格的线缆出售。有商家解释,非标,就是低于国家标准的电线电缆,价格比国标便宜10%到40%左右。

在记者询问的几十家经营电线电缆的商户中,至少有三成以上都在经营非标线缆。这些商户还表示,虽然都是非标产品,但国标该有的东西都有,可以掩人耳目。

这些非标电线电缆来自于哪里呢?广东省揭阳市棉湖镇集中了很多小型的电线电缆生产厂家。记者来到了一家名为世海电缆的厂家,车间里正在生产的“打折线”。这款线缆按国标应该含有32根铜丝,但厂家只放了26根。除了在电线电缆的铜芯上做文章,有些厂家一样会在外皮的材质上继续打折扣。

记者走访了棉湖镇多家电线电缆生产厂家,发现不少厂家都在生产这种打折线。记者将从世海电缆购买的三种规格的线缆送交专业的实验机构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打折线的电阻全都超出国标35%以上,这意味着耗电增加、容易发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这些非标线缆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呢?根据国家标准进行的PVC绝缘电缆电性试验,标准要求在2500伏特电压下5分钟不击穿。而当试验开始后,仅仅几秒钟,非标线缆就被击穿冒出了火花。

医美速成班,打玻尿酸致大面积脑梗

医疗美容行业属于医疗服务,从业者需要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市场上却有一些机构非法开展医美培训,短短六天内,就能把普通人培训成医疗美容师,给消费者打针做手术,为爱美女性带来了巨大风险。

近年来,全国各地有很多消费者因为美容造成终身伤害,而这些给他人造成伤害的医美从业者,其实并不是医生。网络上有很多医疗美容培训机构,都在宣称一对一辅导,手把手教学,零基础包教包会,毕业颁发证书。

央视记者交纳5000多元报名费,成为了圣嘉丽禾南京校区微整形全科培训班的一名学员。14名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没有一个人有医学背景。

记者未查询到负责培训的老师有任何医师执业信息。在面部线雕课程上,老师在简陋的教室里现场给学员做起了面部线雕手术,几十支钝针挨个刺入学员一侧脸部的皮肤,鲜血不断渗出。

记者查询发现,这个认证中心的网站没有任何备案信息。培训结束后,老师还把医美药品批发商的联系方式发在班级群里,学员可以通过他们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拿到各种针剂,再加价给顾客注射。

让培训6天就可以成为美容师的“医生”为自己做美容,用的还是以低廉价格从批发商手里拿到的针剂,后果可想而知。这完全是一条以利益为目的的产业链,全然不顾对顾客可能产生的后果。

参考资料:

《315晚会曝光:“老坛酸菜”、非标线缆、医美速成班、儿童手表“偷窥器”》,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