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槎头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尔虎 曾祥镛

汊河镇西北4公里处,有一村庄叫槎头湖。追溯其历史,还得从插头湖说起。相传北宋年初,理学家游酢公的后裔为躲避战乱,在此落脚。为了给后人谋块生存地,他们乘木船沿湖寻找插记立标的圈地区域。谁知上自保字号,下到白有湖全被他人用杉木杆插上标记。怎么办?

正在大家束手无策时,只见一长者紧握拳头说:“你们看到了,他们用杉木插的标记,我们不能拔掉别人的标记,能不能在他们尚未立足之际把标杆罩起来呢?”接着说:“我们从江南来,江南广出楠竹,那粗大的楠竹漫山遍野都有,砍来大楠竹,打通竹节,见一根,给它当头套插一根,那时就只见楠竹标记,哪还见得杉木标记呢。”众人一听,都觉得这个办法好,商定即行。

他们连夜赶到南山伐竹,运回落脚地打通竹节。天助游姓人。在一个细雨濛濛黑夜,游姓举全族之力,夜半动手,兵分几路,向荒湖进军,见杉木标插头,就套上楠竹,待鸡鸣报晓大功告成。只见上自保字号,下到白有湖竹杆标立,好一派插标为记,圈地区域成了游姓的属地。

第二年春,捷足先登的刘姓,一纸告到沔阳县,说游姓抢占他们用杉木标记的地方,要求县官老爷实地考察,治游姓强抢地盘之罪。县官老爷来到实地一看,只见楠竹成排标记,不见杉木踪影,于是当场拍板,竹杆范围内归游姓所有,刘姓不得无理取闹。

官司赢了,该给落脚地取个地名了,大家想来想去,都说我们插杉木标头得来地盘,又靠湖区,就名插头湖吧。

光绪初年,游姓人丁日盛,后人渐觉“插头湖”之名不仅俗气,而且有露宗祖作假印迹,便想更名。更什么名呢?族中有读书人说:“本族乃游酢公理学家后裔,能否取插之谐音‘槎‘呢,‘槎‘指仙人乘的小木筏,‘头‘为第一。”众人欢喜。从此插头湖更名为槎头湖。清光绪《沔阳县志》记载,“槎头湖距州七十里”。又借夏水交通之便,逐渐成为一个乡村集市,为五里三镇(槎头湖、白杨湾、汊河口)第一镇。1951年6月洪湖建县,设槎头湖村。

来 源:荆州地名故事

播 音:尚筱涵

实习编辑:刘 幕

编 审:吴 琪 陈筱茜

监 制:李友华

总监制:黄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