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的声音调整,一直是自己的一个心结。稍微有点问题,参展费浪费了不说,还可能会带来负面口碑(曾经有次把左右相位接反,导致一个极重要伙伴误以为NS17极差的事发生,偏偏自己当时还出去了,惨就一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自己的器材不稳定,主要原因是自己想找到价格合适的周边搭配NS17做展示,而不仅仅是想用套昂贵的器材把NS17的实力表现出来。毕竟,购买自己NS17的用户一般在功放和周边上投入都不会太大。结果头两次展会都因此没有搞好(惨+1)。NS17其它都好,就是比较挑周边,尤其是功放,自己试了一圈国产都不太满意。最后只好自己推出了A300加PA-1和雨套餐,才算可以了。NS15就没这问题,没什么表现欲,百搭都好听。

A300后级不说了,每次音响展最出彩的就是它。功率大、电流足,控制力好、速度快,三频都非常出色,价格也很合适。关键是它既有甲类的音色,又有甲乙类的动态和瞬态,还有D类的发热量。每次展会开机后根本不用关,不管多大的音量,三天四夜下来,表面也只是温手而已。这点非常难得,功放的工作温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电子元件的寿命大幅度的缩短。群里自己一般都不推荐A类功放的主要原因就在这里,大功率A类功放长期工作在高温状态,加上后期积灰散热效率下降,没几年烧机是很常见的问题(这种一般连修都没法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台前级也相当棒(相对于其价格),尤其是雨前级的音色,相当出色,展会上自己曾经对比过晴,在音色上还能胜出不少,带去的一台在展会上就被另一个商家现场订了。

上海展时,自己借用了holo audio的晴解码(售价15000元,比自己的两台前级加起来还贵接近2倍多),以及ESTi的数位禅解码(8800元)和SACD机(15000元)。经ESTi的调校,从古典到人声统统都极为出色,动态巨大,低频汹涌,人声富有感染力,高频细腻迷人。所以这次音响展时,自己就采用了全套上海音响展的设备,心想这回应该可以了吧。

结果还是出了不少吆蛾子,那就是玄学之祖的线材(说线材没用的,站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就为几条线(准确地说是一条电源线和一条信号线),结果花了自己足足一天半,才算基本上调合格。具体情况,且待我慢慢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自己漏算了一个用电器,结果只好找深圳的朋友借了一根电源线,顺便把他的带滤波的插座带来,看看是否能省个电处的钱。结果就是那根电源线,光有其表,插那里都出恶声。

深圳展一开始就充满不顺,先是到了机场才知道要检核酸,结果只要回去做。结果到展房后,都到深夜了。从半夜忙起,到早上3点才算把东西收拾好,接好线开声,结果只有一边响。仔细检查才发现自己的一根信号线坏了,我用的是自己在网上找的一对新信号线(关键字:高度风),效果其出色(秒了自己的1000元的线),价格极其便宜(只要150元),就是做工不好(diy的),比较容易出问题(所以拿回来要赶紧试)。没办法,只好把自己一根非常一般的平衡线拿出来接上。

结果一开声,直接就跪了。那声音,声场基本没有,低频少又紧,高频发毛又尖。比自己任何一次展会的声音还差。我心里立即凉了,心想,这回要玩完了!然后开始调整,主要问题应该是朋友那条表面光鲜的电源线插哪里声音都不好,自己的平衡线也不好,怎么调整都没起色。最后,睡意上来了,什么都不管了,先睡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人,借线。雷尔斯的老板刘总算是自己老熟人了,而且人非常的好,非常的乐于助人。我们也相互欣赏,他的产品是相当不错的(人品如产品,天天看不见别人优点,只会踩人的人是做不出好产品来的)。他很热情地借了条电源线和喇叭线给我,不过信号线他没有多的。换上电源线后,效果好了不少,高频发毛发尖的问题好了不少。但动态和声场和低频仍然不行,没法,只好用自己的NS15做展示。NS15这点好,不挑周边,怎么都好听。

中午的时候,自己又去找了线商金枪鱼,厚着脸皮借了一对2000元的单晶铜平衡线(不熟悉,不过几面之缘)。换上去后,高频的问题彻底解决了,细腻度完全没问题。但低频很紧,收得太死了。于是自己又去借了一条更高档的单晶铜镀银的平衡线(6000元),这回低频也好了一些,终于可以勉强接受了。猜想应该是新线的原因,因为单晶铜线是需要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午放了一下午,虽然自己不是太满意,声场很窄,低频还是有些紧。但已经让很多人觉得非常棒了,啧啧称奇于NS17的低频和整体的动态。晚上再听,问题又来了,高频又发毛了,放啥都不好听。这回自己也搞不清了,猜想应该是单晶铜镀银平衡线可能跟系统不太合拍的原因吧。当然也可能是电的原因,不过可能性很小,因为一般晚上的电要比白天好。

第二天一早,开声放了一首,问题依旧,基本上排除是电的问题(后面电的吆蛾子还有呢)。马上再去金枪鱼把原来那条单晶铜线借来,换上之后,高频毛刺感立即消除得干干净净,不过,低频紧的问题又来了。幸好NS17的低频本来就非常好,所以哪怕这样也是能让人吃惊的,最多少放些低频过猛的音乐就好了。

到了下午,在吃饭的时候,突然感觉来了(线材也是需要煲的,玄学,哈哈)。吃完饭立刻换上一张Tutti,低频下潜和能量上来了,弹性也完全可以了,基本上达到了上海音响展上95%的水平。整个一个下午,NS17都闪耀无比,全频表现极为出色,声音味道也相当的好。听得很多人都不走了,啧啧称奇。尤其是放大动态的时候,NS17出色的还原了唱片中应有的动态,一支乐器就是一支乐器的声音,一组乐器就是一组乐器的声音,乐队齐奏的时候,声势惊人。放万宝路的第二首“威廉退尔”时最为明显,刚开始时听众还要打大声,而我坚持不变。等乐队起来时,他们全都傻了,那声势和动态惊天动地了,让人完全感觉不到是一对小6.5寸音箱的感觉了。

周边很多的商家也过来了,有德生的、金枪鱼的、雷尔斯刘总,甚至,连美之声和另外几家都来了。NS17在展会上的风头可见一斑(不过,他们会不会客观评价要看人品了)!

自然声NS17音箱在展会上效果光芒四射—深圳音响展参展流水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自然声NS17音箱在展会上效果光芒四射—深圳音响展参展流水账

晚上,拿手机录了些音。回放的时候,感觉手机录音还是不行,极低频根本收录不进去。不过,也能感受到些动态和声势了。给大家上一曲白头佬吧,虽然极低频收录不进来,但满音量下,丝毫不乱,已经是6.5寸箱很难得的表现了。细腻的小提琴我已经上传到自己的视频了,就不上传了,录一首贝多芬的悲怆吧。

三天音响展,其实就一天的效果还可以。第二天一早,声音又毛了。原因很简单,电的问题。不过,应该不是水电火电的问题,而是酒店有用大功率电机的原因。有把握这样说的原因是过了两个小时,效果又恢复如初了,期间没有任何调整。

不过,没过几个小时,就装箱回家了。结果光装箱花了二个半小时,累得人都快趴下了。

又到了总结的时间了:

一、展会的音响效果调试是个非常恼火的事情,调试需要的时间往往不足,而干扰的因素太多了。稍有不慎,就完全可能出不了效果;

二、线材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不重视线材,你离好声会差很远;无源系统任何一个小的地方都不容忽视(但调好了是真的好);

三、NS15是一对表现欲不强的音箱,不挑周边,好搭配,声音好听不累,很舒服;而NS17则反过来,是一对极有表现欲的音箱,搭配好了,对音乐兼容性极强。不过,它的缺点是比较难搭配,现在的搭配(晴前级加A300后级搭配ESTi的解码的转盘)算是接近完美的表现NS17堪称恐怖的实力了(而且价格不贵,如果不用晴和ESTi的转盘性价比更高);

四、相位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很多唱片相位都是反的(以古典为主),反相听的话,声音明显不对路;但通过换喇叭线相位对比不会很明显,是因为根本记不住刚才的声音(人对声音的记忆只有短短的几秒到三十秒不到);

五、参加音响展真的是太累了,每次都是十多个包裹,走的那天光装箱就花了二个多小时,而且效果往往很难保证。以后自己会主要参加国内几个大的音响展,上海SIVE、广州东方宾馆,还有自己老家的成都音响展,不再会参加多少小的音响展了(南宁可以考虑);

六、手机录音还是不行,低频根本收录不进去(所以,如果听到的是手机录音,低频少一些应该才是对的),必须要用专业的设备才可以(买了一台索尼的HDR-MV1,已到货了)。

回家继续装修自己的小听音室,是真小,只有20平方米不到。我会在下篇文章中谈谈自己的听音室如何做声学处理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以后自己也会在自己的听音室做点节目,搞搞直播什么的,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自然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便预告下,自己的小四寸全频木振膜音箱自然声NS14将会出来了。这是一对非常好听的小箱子,素质什么的就不多说了(4寸小箱根本没素质可言),主要是听中频的味道,非常接近ATC的感觉,做桌面和书房小房间用会非常合适,听人声弦乐什么的舒服。不监听,听它你会忘记这些而投入音乐中的。我随便录了点音,大家可以听听(也是手机录音,惨):

再以后,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大落地(双八寸三分频的NS20)音箱的开发中,希望能在2022年把它搞出来。到时咱们换一个大听音室给大家展示它恐怖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