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立专项工程“古建筑保护维修用材林基地”的资源基础和法律依据

设立专项工程“古建筑保护维修用材林基地”的资源基础和法律依据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位于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又称“三晋”。山西曾经是一个森林茂密、湖泊广布、风调雨顺的好地方,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储备,但历史上资源消耗严重。新中国成立后,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持之以恒改善生态,取得历史性成就,逐步改变了人们过去对三晋大地“黄色、灰色、黑色”的生态印象,绿色逐步成为美丽山西的底色。2020年山西省森林资源年度清查显示,全省森林面积已达5542.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57%,超出全国平均水平。不过,森林资源存在生产力低下、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不高、森林结构单一等突出问题依然普遍存在。森林资源具有生态、经济、社会和碳汇等四大功能。山西森林稳增长的同时,如何通过可持续经营,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实现森林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已摆在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储备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于2020年7月1日起施行。国家鼓励发展公益林之外的商品林,明确提出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建设速生丰产、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增加林木储备,保障木材供给安全。商品林由林业经营者依法自主经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采伐方式,严格遵循皆伐面积小于更新造林面积的原则,实施伐育同步的可持续经营措施。此外,为贯彻落实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国家林草局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鼓励各地大力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满足国家对木材的经济需求。国家储备林就是一种商品林,定位是工业原料林、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在山西全省选择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建设优质高效多功能的国家储备林,这与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家林草局《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等相关精神是一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储备林)

设立专项工程“古建筑保护维修用材林基地”的建议

山西在国家储备林建设中设立专项工程——“古建筑保护维修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这在全国尚属首次,将为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开创历史性的突破。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科学规划山西储备林及古建用材林。统一思想认识,做好顶层设计。为尽可能地保护建筑所承载的历史信息的真实性,按照文保单位级别,统计山西全省古建用材特点,确定古建筑用材材种、径级以及材质要求。针对山西森林资源分布情况与发展规律,编制山西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在全省不同地域的储备林区域布局若干古建用材林基地,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木采伐)

次,科学制定古建用材林的经营抚育措施。合理的森林经营是培育森林生态和保障优质木材的关键。古建筑保护维修用材林应采用特有的经营模式进行管理。针对木结构古建筑的用材要求,根据不同林龄、树种和立地条件,采取适宜的经营措施,保持合理的密度,以提高森林的最大生长量,确定木材的可持续生产。对于划定有古建用材林基地的储备林区,在经营生产上应给予一定的补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径级原木)

后,科学建立古建用材集中仓储和加工基地。森林经营过程中会进行大量的抚育间伐工作,产生的大量木材直接进入仓储和加工基地,解决了古建维修保护随时可能急需用材的行业难题。采用先进的仓储技术实现与气候相适应的仓储环境,运用科学的干燥措施降低木材水分的释放速度,最大程度避免木材缺陷和病害的发生,保障古建用材的品质,为古建保护守好第一道关。

作者 | 周海宾 王崇恩

编辑|杨逸尘

审核|王 超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