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再到掌握天下的君王,开创了明朝盛世,朱元璋可谓是一个传奇。

当然,他的传奇不仅仅是生前,其死后的陵墓同样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明朝洪武十四年,也就是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就挑选了南京紫金山作为自己的风水宝地,便先后调动民工十万余人,历经25年时间才竣工,此时已经是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洪武四五年,原配马皇后崩逝,9月葬入孝陵,当时只有孝陵享殿等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由于马皇后谥号为“孝慈”,取意于谥中的孝字,同时“孝”字又有“以孝治天下”之意,因此整个陵墓便称为“孝陵”。

到了明朝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于京师(今南京)去世,礼葬孝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00年的墓,为何无人敢盗?

虽说明孝陵历经600多年的沧桑,很多建筑物的木质结构也都已经不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

整个陵园的主体建筑包括方城、明楼、宝城、宝顶,以及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依然能够保存完好,整个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以及空间布局依然保持完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7年开始时,考古工作人员就运用高精密磁测等新科技方式,对明孝陵进行长达6年的考古学斟查。

最后通过技术分析,确认了地宫位于明孝陵环形宝顶下边。

整个地宫总建筑面积根据检查结果能够达到4000多平方米,是现已挖掘的定陵地宫总面积的3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整个地宫实际形势依然尚未清晰了解,从现有陵墓保存下来的工程建筑、明故宫建筑遗址上所用砂石料作为工程建筑底座的状况来看。

从而推论出地宫也是采用大理石所构建的大中型殿宇式地下工程

考古人员同时也发现,整个地宫至今依然完好无损,几乎没有遭到任何的破坏。为何一个开国皇帝的陵墓,肯定有无数陪葬品,难道不会被那些盗墓贼给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主要是明孝陵采取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防盗措施有关。

明孝陵在设计之初就采用常见的独特的墓室设计方案,将通往墓室的通道修建成迷宫状,从而让人无法摸清楚真正墓室的方向。

同时,整个明孝陵所属的独龙阜本来就是一座坚固的石头山,尽管工程浩大,但却十分牢固,在没有火药的年代,盗墓贼难以从顶端往下打盗洞,这些设计让盗墓贼们望而却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横穴和侧墓道,考古工作人员还发现明孝陵宝顶上高高推土上有厚厚一层圆滑的河卵石。

这些河卵石不仅有利于降水时能够快速渗入宝顶排水管道设备中流出来,同时还能做好防御工作,若盗墓贼刨开一个洞,河卵石便会从周围滚下来出来将洞填满,不仅让盗墓贼有去无回,同时还抹去盗掘的印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明孝陵采用这些独特设计方式之外,历史机缘也让明孝陵躲过了一些大贼的魔爪。

虽说明朝灭亡后,但每一个新政党对明孝陵进行多方面维护。

比如满清是异族,为了彰显正统性,特地保护了明孝陵,合理清除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抗清观念,康熙、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都要前来明孝陵祭拜,康熙还为此在陵前建立了”治隆唐宋”的墓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无论是洪秀全还是孙中山,在建国定都后首要做的就是祭拜明孝陵,挥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帜,从而表彰自己打倒清朝、修复中华民族的信心。

当然,明孝陵主要坐落于南京城主城区,盗墓贼与军阀都不敢轻举妄动,让明孝陵在乱世中最终能幸免于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2年孙中山祭拜明孝陵)

尽管如今明孝陵地宫尚未挖掘,内部依然埋藏着诸多的谜题。

或许随着考古技术不断升级和完善,这些谜题的真相才得以揭开。

当然,建议每一个去南京玩的朋友们,不妨去拜访拜访这位开国皇帝的归宿之地。

(早上6点30分半进去可是免门票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