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中国的旧历的说法是”龙抬头“。它也是电影《浴血誓言》上映的首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浴血誓言》是由宋业明执导,曹锐任总编剧,牛修全担任出品人,宋禹、赵秦等演员联袂主演。它以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甘肃张掖地区与国民党部队进行浴血奋战的历史为背景,选取了梨园口战役之后突围战的一个历史节点来拍摄,影片以牛大勇等红军战士为救助战友和守护新生儿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一段历史上鲜为人知的故事。

《浴血誓言》通过大量实地拍摄的镜头,真实而又多方反映了在梨园口战役后西路军为生存而战的状况。片中夜老虎团的营长牛大勇、女营长芳兰、英子、高院长、小四川等人物都是历史真实存在的英雄事迹,导演宋业明在创作前期通过了大量的走访,根据史料、博物馆遗迹等多维度的考证,对于影片的思想主题有所酝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电影《浴血誓言》里有两大故事主线:一是西路军与国民党麾下马匪军誓死抵抗的战斗,二是红西路军对新生命的托举。这两条故事线形成了新的交集,电影情节构建了一种战争与人、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的影像寓言。在观众看电影的时候最多的感慨就是:“那么多人牺牲才换来了孕妇和孩子的生命,这样的代价值得吗?

其实,“红军的营救”是整个片子的主旋律,宋业明导演要突出就是战士们的这股阳刚之气。他认为,影片中的男兵遇到了女兵和孩子,他是有责任去牺牲自我,拯救弱者,电影中女战士英子和裕固族的大妈也是牺牲了自己去挽救新生母子的性命,其实女人在这个影片中也展现了英勇和刚烈的一面,这是支撑红西路军鏖战河西走廊的信念力量,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浴血誓言》未有上映之前,大部分观众没有听说过甘肃张掖梨园口战役的历史,有看过的观众反映:“战士们既浴血又遇雪,太难了”,还有人说:“冰是冷的,血是热的”。整个影片一直在寻找一个信仰的底蕴,更多的是表达对历史和现实、对民族凝聚力的向心力。马匪追击红西路军的过程中手段极其惨忍,但没有一个人屈服,这就是民心所向的体现。战斗是惨烈的,甚至充满绝望的。当芳兰被关入大狱时,她虽然身陷险境但始终不向敌人低头求饶;高院长冒着国民党杀害的风险,偷偷放出了牢狱的战士,只为了心中的大义;而英子在生命的关头护住了芳兰。红西路军的这支队伍不仅遭受着饥饿、伤寒、疾病、死亡的威胁,还要面临着很难扭转的局面,但他们始终保持着英雄队伍本色。影片中,小四川吹响号角哪一刻是镜头里为数不多的胜利时刻,这个少年的号角寄托了当时战士们追随的信念,也寓意了胜利的声音不管多晚都会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浴血誓言》也围绕着一个“信”字来对中国人团结的凝聚力进行解读,小四川、多福、顺子、高院长、英子、芳兰等人物都是电影着重塑造的普通战士。片中,病危的顺子让营长牛大勇带着大家先走,他认为“能活一个是一个”;而牛大勇却说:“这么难都闯过来了,我就是背也把你给背回去”,让人没想到的是顺子最后自己把自己给解决了。河西走廊这一路千难万险,红西路军战士不仅日夜被马匪追杀,他们在没有吃的、没有药的情况下一直前行,再苦再难都熬下去,这是他们作为战士的信念。但因为想要把活的机会留给别人,顺子选择了放弃求生,这就一种牺牲。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血有肉的故事呈现了战争中平凡人的真实状态,让观众觉得可信。像顺子这种草根英雄式人物虽然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反映的却是积极意义上的价值观,我军战士对敌人的勇敢来自于坚定的信念,这股强大的精神是永远也无法战胜的。

电影一共设置了三个线索,一个是红西路军血沃祁连山的前后遭遇,二是历史背景下国民党政府马匪对红西路军的屠戮与虐杀,三是当地百姓对红军的声援和支持,分别从宗教、风俗、民情的三个角度还原了救赎新生母子的经过。多条线索的叙事表达让整个电影叙述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更接近历史客观的再现。影片用两个角色去连接红军与百姓的关系,第一个是当地的大娘,她是最先接纳芳兰母子和红军的当地百姓;第二个是芳兰,她是整个营救事件的核心人物。

这两个角色的连系用了三个环节去递增对马匪的厌恶感。大娘刚开始遇到芳兰的时候,这位女营长刚生完孩子,身体虚弱不堪,出于母性天然的本能,她主动提出照顾她们。大娘的儿子奥拉害怕因为收留红军遭到马匪报复,在大娘的劝说下,他勉强接收了芳兰母子。夕阳下,他安静抚摸着羊儿,其实内心是惴惴不安的。乱世下,牧羊人和羊都生存的弱者。

第二个环节是马匪追到百姓家,逼迫大娘说出红军的下落,大娘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保护芳兰母子和红军,这是出于她们同为母亲的共情感。

第三个环节是大娘最后在要焚烧她的大火面前唱起了歌谣,那歌谣似坚定似凄凉。歌词虽然歌颂着神和大地,却也诉说这世间不公平。这嘹亮的歌声传到了大家的心中,庙中的喇嘛为她布道,正在看诊的高医生为他惋惜,芳兰为她哭得歇斯底里,红西路军战士为她潸然泪下,英子愤愤一拳砸到了雪地上。

虽然马匪并没有遭到当地的舆情压力,但当年国民政府弃百姓而不顾的暴力统治加剧了反抗的高潮,并一步一步揭示了红西路军为什么要执行宁夏战役计划。

《浴血誓言》具体到诸多细碎细节的呈现,红西路军浴血祁连的过程中有顾全大局的牺牲精神,有战斗不止的作战精神,有与人民群众的生死相依,有同仇敌忾的协作,也有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这段艰苦卓绝的西征历程让观众看到了孤军的坚毅品质,更多的是对这些红西路军铮铮铁骨的敬意!片中夜老虎团纵使身陷重围,但他们依然敢于亮剑,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反映中国人抗战场面的电影制作上,不可能每一部都是《长津湖》般的大规模投资。但所有为抗战付出过的战士都是被值得记录的对象。今天红色电影在电影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好,是因为它符合了主流电影的发展之路,更符合了大众对电影的预期。宋业明导演说,在整个拍戏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发生在甘肃村子里的一场夜戏拍摄。那次《浴血誓言》要拍摄一场马匪和我军战士围子里对决的戏,当地很难找到群众演员,尤其是村里大部分是50~60岁的老人,剧组工作人员动员来了几十人的群演,拍摄那夜温度已经到零下30度,演员们穿着国民党黄棉袄很单薄,有些人连帽子都没有,这些人从白天到夜里站在空旷的广场上一直站着,没有人离开现场。这些人对剧组支援让人感动,也让宋业明导演更加清晰知道自己的使命。

在将近四十年的导演生涯中,宋业明导演拍摄过数十部具有历史价值的红色影片。从《冲出亚马逊》到《彭德怀元帅》,从《八路军》到《外交风云》,有些作品不仅没有过时,到现在仍然有社会价值和影响。他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成就大、经验丰富的知名导演,也是有独具特色的电影导演,在他那张谦和、平易面孔后面分明透露着一种军人的信念和审慎的态度。不管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宋业明在作品创作过程中都力主坚持它的真实性。尤其是拍历史剧方面,他觉得真实的反映历史和真实的把握历史氛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够虚假虚伪,人物必须是真情实感。不管是20年前,或是今天,这都是一个基本的要求。《浴血誓言》不仅融入了当时当地的历史与民情,它也剖析了百姓为什么要反抗国民党马匪军,更表现出了红西军的反抗战斗士气。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是背叛”。今天,我们观看这些先烈的英雄事迹,不仅仅感受到他们的精神品格,更重要继续和传承他们的精神力量,用电影中这些向阳而生的能量激励自己,让我们学会更勇敢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