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子提醒世人,灾祸里面隐藏着幸福,幸福里面潜伏着灾祸,二者有相互转化的可能。老子认为,人们应当向有道的圣人学习,他在“动”的度的把握上能够做到方方正正而不妨碍人,有棱有角但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明而不耀眼。他把握住了适度,避免了灾祸的萌发。他把握住了适度,也就能把遇到的灾祸危险转化为达到幸福的良机。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很重视“动”的性质和时机的把握。老子认为,人们的行“动”应当是善的、充满爱的。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低洼处,因此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为人处事善于安居卑下、保持深沉、待人真诚、友爱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把国家治理好,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能够像水那样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不会招来怨恨。
老子说“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 mǐn)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在老子看来,“道”的“动”虽然并不显耀,但却无处不在。人们在“动”时应当遵循“道”,讲究智慧,融黑度、白度、灰度于一体。有时候根本看不见、感觉不到;有时候即使看见、感觉得到,也并不特别显现;有时候得不到行动的任何信息,但实际上处在行动之中。老子认为,“动”的空间是无限的,只要把握好“动”的智慧,就可以达到“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的宏大而自由的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选自《老子与度:〈道德经〉度学解析》(北京出版社出版)。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李云飞系度学创始人、度体书法创造者,其在传承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之学的基础上,萃取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精华,创立了度学,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的学术领域。代表作有度学专著:《度:1+1=1》、《度家·度语》、《度学》、《度经》、《老子与度:<道德经>度学解析》;书法专著《度风竹韵:度知度体书法字库》、《度体书法教程》、《度学句典》、《度知墨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