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丧葬讣文是比较严格的。人死了以后,亲属就要把消息告诉给亲友。报丧用的序文,一般只写亡人生前的官衔、品级,不写亡人的履历和生平事迹。
比如“不孝某某等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显考,某大夫,其府君,痛于某年月日时终正寝,距生于某年月日时,享寿若干岁,不孝某某侍在侧,亲视含殓,遵礼成服,谨择于某年月日安葬,叩在乡、学、世、寅、戚、谊、衰此讣闻。某日接三,某日唪经。”最后要在讣告结尾写上“孤子某某泣血稽颡”之类的文字。
而现今,在市民的观念里,报丧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礼仪,更是一种和亲属家人一起分担悲痛的做法。而现代化的报丧方式,大多采取“短信”“微信”或“电话”等。不过,对于特殊领导、师父、尊者必须采取“报丧条”方式的,这样会显得庄重。古称“报丧条子”,一般这样写:称谓:本家某老爷(或某大人, 或本家某夫人)恸于公(农)历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寿终正寝(男曰正寝,女 曰内寝)。谨择于某日某时出殡,某日某点在某地点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特此讣告。 下款是某街某胡同某宅门房某人报禀
在城中村,关系较近的亲戚,孝子孝孙亲会叫做报丧。过去,报丧的孝子有时来不及做孝衣,只戴个孝帽子,腰上系一根孝带子,到了人家不能进去,拍门等人家出来,出来的人无论是自己的长辈、平辈抑或晚辈,都要磕个“丧头”,说一声××人、××时间去世了,什么时候入出殡,如果遗体告别时间定了可告知,即可告辞。所谓“丧头”比正式磕头简单,两手一扶地一哈腰就算了,不用正式跪拜。 另外,单元门口或家门口也要贴出用白纸书写的“报丧条子”。一般写:“某宅丧事,恕报不周”。并将所择定的丧事礼仪日程一并公布出来,例如:“谨择于农历×月×日吊唁”“谨择于 历×月×日出殡”、或“谨择于 历×月×日 刻发引”。与此同时,丧家所有门联、室内春条、以及盆景、柜镜、穿衣镜等摆设均须贴上白纸,原则上不能露红。室内像片即应翻过去放置,带有喜庆色彩的物品一律遮盖,以示哀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