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处一个20多个月发不出工资的单位,在面对调回北京工作的机会时,却毅然决然选择坚守,她说:“我的生命已经和这个企业紧密相连,我不会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五局”在宣传模范人物,“大姐书记”陈超英的一句话,看到这句话,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被陈超英的敬业精神折服,今天无意间刷到这个视频,看到大姐的事迹时,我也是同样的想法。

视频只有一张图,左边8行小字,介绍陈超英的事迹,右边是她的工作照。

出于对模范人物的敬重,我很仔细地看她的简介,想多了解她一些,可介绍还没看完,突然发现不对了,因为视频的配乐,一点儿也不严肃,嘻嘻哈哈的,还有一个女人抽风似的怪笑声

这种音乐配劳动模范,怎么听怎么觉得刺耳,怀着好奇心,我打开了评论,越往下看,心里越不是滋味儿,因为,网友们的评论,几乎全部都是在调侃这位模范人物啊。

比如这样的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比如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完这样的评论,实话说,对于陈超英,我心中也产生了一丝丝质疑,处于探究的心态,我上网查了这位劳模的生平和事迹。

陈超英,福建泉州人,父亲是一位爱国老华侨,出于对家乡的热爱,新中国成立后,毅然放弃国外的优渥生活,回来建设祖国,1958年,陈超英出生在北京。

与那个时候大多数的人一样,陈超英也经历过一些事情,比如1969年,跟着父母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1976年,又前往湖南长沙农村插队

青少年时期的风雨坎坷,并未磨灭陈超英信心与勇气,反而更加爱国,1978年,20岁的她成为一名党员,并且考入中建五局技校,毕业之后,就进了五局。

因为表现优异,1984年到1986年,陈超英带职去读了大学,毕业之后,担任知青农场副厂长、工程处团支部书记,工会副主席、工会主席等职,在自己的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无私付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某位网友评论的那样,当时的她……负责的事情,确实与员工的工资有关,但她的所作所为,却与这位网友传达的意思截然相反

在企业面临困境,矛盾重重之际,陈超英可谓想尽办法,为企业解决困难。

发不出工资,员工无法生存,做事儿手段难免会过激一些,比如,有人将滚烫的热茶泼在陈超英的脸上,有人将她堵在办公室,不让她去吃饭

可无论员工做得多极端,说得多难听,陈超英从未将心中的委屈表现在脸上,依旧和颜悦色,依旧耐心劝导。

当然,光凭口说,依旧难以解决问题,为了帮助困难的工友,家境不错,而且老公单位效益也不错的陈超英,拿出了家里的积蓄,等公司脱困时,她手里的白条,已经高达20余万元

公司拿不出钱来,一个“发工资”的,拿出自己家的钱来,给别人补贴生活,不得不说,陈超英真的很伟大,也是因为这个时期的无私付出,陈超英获得了“群众贴心人”的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企业度过难关后,陈超英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她充分发挥女性领导心思细腻,善解人意的特点,长期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策略,针对不同人的特点和问题,做思想工作。

比如,有人因为家庭、孩子的缘故,不愿意调往他处,她就多次上门做工作,还动用自己的人脉,为他的孩子联系学校。

比如某位普通员工,结婚5年,依旧无住房,无意间听说的她,立即为这位员工想办法,仅仅2天时间,他便得到通知,去签“过渡房入住手续”。

在工作当中,陈超英负责的事情,不只有温暖群众的,也有“讨人嫌”的,比如2003年负责的下岗分流,比如2005年的企业整合重组中分管的工作协调,再比如2009年负责的物业整合等等。

可即便是这些让人头疼,关系到千万员工的问题,陈超英都处理得妥妥当当,既不伤害群众职工,也不损害公司利益,得到上上下下一致好评,也因此,她又得了个美誉“书记大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她做的事情,总是能让群众信服呢?原因很简单,以身作则,一心为公。

作为公司“书记”的她,权利不可谓不大,但她从不为自己谋私利。

长期主管人事的她,两个亲妹妹失业十多年,几个侄儿大学毕业没工作,无奈去外地打工,可主管人力资源的她,却为亲人“解决不了问题”。

她的许多亲戚朋友,干的行业也与公司业务挂钩,但对于求上门的这些人,陈超英从来都是一口回绝。

身为公司高管的她,出差住的是几十块钱的小旅馆,住的是建成几十年的80平米的老旧公寓,从2003年开始,她没有修过一天年假,没有休过一次探亲假,几乎一直是“白加黑”、“五加二”,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多年的操劳,让陈超英患上了严重的脊椎病和低血糖

这样一位“傻书记”、“痴大姐”,怎么能不让人心服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的是,好人命不长,2011年6月13日,在慰问职工家属返程途中,陈超英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年仅53岁,在她离世后,1000多人从各地赶到长沙,为她送别。

因为在工作中的突出贡献,陈超英先后获得“湖南五一先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她的事迹,还登上了《人民日报》,为企业忘我为职工排忧,用这10个字形容陈超英,一点都不为过

陈超英的作为,称之为模范,一点都不为过,为什么评论区的评论,却如此不堪呢?很快,我就找到了答案,原来跟作者的文案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是这样写的:“单位领导找我谈话,一上来就让我看这个……怎么破局?”。

原来,五局的模范陈超英,被某些老板当成了教育员工的“武器”。

这么一说,就恍然大悟了,这个“局”,还真不好破,只是,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如此臆测、调侃一位模范人物,是不是过分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