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的“歌”,是什么地方的歌?
但凡被高度孤立者,人都称“四面楚歌”。
我愿意告诉你,我从小就被“四面楚歌”了。十年期间,父亲被“拉黑”,我在校也被“拉黑”,一个姓G的班长以极大的热忱发动所有的同学对我“制裁”,也就是把我生生“踢出”了班级对话系统,这就使我很年轻就琢磨,“四面楚歌”的“歌”,是什么地方的歌?
《史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一支楚歌就唱散一支军队,能不研究吗?
查阅了《辞海》《词源》《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之类,都称“楚歌,楚人之歌”或“楚歌即湘鄂民歌”,前说等于白说而后说则太狭隘,《楚声今昔初探》则具体地把楚歌的属地锁定在湘、鄂、豫南、川东。
问题是,项王的楚军是什么地方人?旧时军队都以乡籍为号召的,项羽祖居江苏宿迁,后随叔父项梁长居吴中(今苏州),他正是在此举兵反秦的,《史记·项羽本纪》说他“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这八千苏州子弟兵就是他的嫡系,后屡经扩充,逐鹿中原,及至垓下被围,仍有10万,以江淮籍苏南籍为主,考虑到战神项羽一向以少胜多的战力——曾有3万楚军大破汉军60万的记录——韩信虽然拥兵50万而仍然心怀忌惮,所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用歌声瓦解敌方军心固然是韩信的一大发明,但如果你是韩信,选什么歌,是不是更重要?
楚国的历史也是一路东扩的,全盛期自鄂、川、湘、赣、豫、皖一路东扩到苏北及鲁南,包孕吴越而横跨八大方言区,间杂中小方言二三十种,它太辽阔了,以彭城为西楚,吴为东楚,荆州为南楚,刘邦与项羽的祖籍沛县与宿迁同属西楚,离开湘鄂何止千里,要他们听南楚山歌不啻听鸟叫,不要说“强烈共鸣”了。项王的“苏州兵”尤其如此,听湖北山歌(正宗楚歌)应该完全无感,还当你劳军晚会;同样的道理,感化东北爷,须得“二人转”,秒杀西北哥,非得拉秦腔。故“垓下楚歌乃两湖民歌”之说可以排除。
不过,汉军与楚军江淮籍不少,韩信的楚歌会是“江淮民歌”吗?东汉应劭注汉书曰:“楚歌者,谓‘鸡鸣歌’也。”此说值得注意,一查,鸡鸣歌盛行于豫南及皖西,为故楚之地,其声音特征是啼极无声而哀,婉转如鸡啼,颇能感染人的情绪。问题是若用“鸡鸣歌”来告诉楚军河南已归汉,甚至连两淮也归了,则坐困“垓下”的项王根本不会在意,这一大块肉不正是他刚弄丢的吗?焉能不知?何至于如《史记》言,闻之“大惊”呢?据其原话“汉皆已得楚乎?”可以推断,此时尚拥军10万的项王被“四面楚歌”之前,至少认定汉军远未拿下“楚地”,他的根据地江东(东楚)还在他手里。
说起江东,非同小可,孙吴据此,“三分天下”,东晋据此,南北对峙。正如乌江亭长对项王所说,江东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何必放弃呢?
因此,韩信所选的“楚歌”,一定是项王一听就崩溃的乡音——东楚的吴歌,甚至直接就是苏州谣。只有它们才能闪电般击碎项王的玻璃心。
此时此地,被超限战忽悠的项王只因吴歌烧耳,既误判江东六郡皆为刘邦所有,退路已绝(汉皆已得楚乎?);又误判江东父老背弃项氏,大量的子弟加入汉军,故有万人传唱之盛举(是何楚人之多也!)。结果意气销尽,托辞“天亡”而拒绝东渡,一歌之殇,让他生当人杰,死为鬼雄,羞于吴歌,不过江东。(胡展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