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以下简称《方案》),对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病例实施分类收治、调整解除隔离标准等若干事项进行修订,新《方案》调整意味着什么?这样的调整会对救治产生哪些变化?昨天(3月17日)播出的《新闻联合播》专访了云南大学附属医院院长、传染病学专家韦嘉教授,一起来听听他的看法。

Q

第九版《方案》的发布和第八版中间隔了11个月,为什么隔这么长时间?有什么样的背景?

A

今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大流行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年头,现在它的流行在全球仍然在持续。目前在全球流行的病毒毒株是以奥密克戎株为主,那么奥密克戎株和它之前变异的德尔塔毒株相比传播力传染性强了,而它的致病力有所减弱,这是我们根据现在历时那么长时间做出的一个科学的判断,这是第一个背景。

第二,随着疫苗的广泛使用,随着我们对这个疾病的深入认识,我们对它的诊断治疗经验日益丰富,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恰逢其时该对原来的方案进行适时地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

对病例发现和报告的程序会有调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A

到目前为止实际上大的原则是没有变的,因为它还是在我们国家,还是属于一个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所以它的报告时间、报告要求仍然是一样的,只是在发现病例的手段方面有了进步,所以做了一些适当的调整。

Q

最近我们市民关心两个词:“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核酸大家很熟悉,抗原是什么意思?

A

病毒感染人体以后,它会刺激我们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那么刺激产生抗体的东西就叫抗原,所以我们在测核酸的同时,多了一个检测抗原的手段,它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一个补充,双管齐下会提高我们及时发现感染者的概率。

同时抗原检测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国家现在也批准了抗原的自测试剂盒,我们老百姓可以自己在家里用自测抗原的试剂盒进行一个自我检测,这样可以很大地节约只能做核酸的一些单一限制,老百姓也更加方便。通过抗原检测以后,如果出现了阳性或者可疑阳性,那么进一步地进行核酸的检测,这样一来我们发现病例就会更及时,对于传染源的隔离也会更及时,也就减少了其他人受感染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院长、传染病学专家韦嘉)

Q

我们还观察到轻型病例集中隔离管理跟第八版不一样,第八版是直接进定点医院,这一次《方案》调整之后为什么不用去定点医院?

A

奥密克戎株的特点是很清晰的,它是以轻型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轻型和无症状的管理它就完全不一样了。轻型病例它主要是在隔离区进行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果有加重,有进一步变化,那么才需要到定点医院去。这种变化就是根据毒株导致疾病的严重程度做出的适时的、及时的一个调整。

Q

调整之后,轻型病例集中隔离管理不用去定点医院,还需要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介入吗?医务工作者会起什么样的作用?

A

医务工作者就是要进行一些对症的处理,比如说发烧头痛,其他一些身体的不适,对轻症病例那么可以进行一些对症的处理和缓解,因为轻型病例在一定的时间内会逐渐地康复,也有一部分病人可能会转重,所以医务工作者的作用就是进行对症处理和病情的监测。分门别类,针对不同的感染者,针对不同病情的轻重进行了更精确的,有针对性的一个医疗处置。

Q

集中医治和集中隔离管理二者不一样,有什么区别?

A

如果是定点医院,那么我们对定点医院的设置有非常严格的一套要求,当然对集中隔离管理的场所也有相对的要求,但是二者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所有的病人都要按定点医院要求来,那么我们的医疗资源可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负担会比较重。但是采取相对集中隔离轻型病人和病情有加重,有比较复杂的病人在定点医院(的方法),这样我们医疗资源的分配就更加合理,也就能够更加从容应对。

Q

轻型病例和普通型病例之间有没有一个具体的判别标准?怎么来区分?

A

通俗一点说就是有没有侵袭到肺,如果有肺炎的表现就是普通型,如果没有肺炎的表现那就是轻型。

Q

这一次两组抗新冠病毒的药也写进了诊疗方案,这个说明了什么?

A

在治疗方面,这一次的第九版变化就非常大了,国外研发的一个药物 Paxlovid(利托那韦片),这个药物明确的作为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写入了诊疗方案。同时这个药在2月份,我们国家已经通过了一个附加有条件的快速特殊的批准方式,允许这个药在我们国家注册,进入到我们国家了。这个药物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证实,它是非常有效的抗新冠病毒的药物。

第二,值得自豪的一点就是我们国家自己研发的单抗药物,安巴韦和罗米司韦这两种单抗联合使用也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抗病毒治疗。而在第八版当中,其他一些原来不确定的办法和一些药物已经从第九版当中完全地删除了,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变化。在经过两年的流行以后,我们有了明确可靠的针对抗新冠病毒的药物了,这是科学的一个进步。

Q

解除隔离管理、出院,这次的标准都有相应调整,我们的感受是时间变得更快了,为什么会这样?

A

经过这么长时间对这个病毒的观察,对感染者的观察,我们有了很清晰的认识和深入的认识,所以在判定能不能解除隔离方面,我们也是(有了)从原来的定性到定量精准这样一个转化,在实际工作当中它的可操作性增强了,又进了一大步,所以我们管理起来就更加科学。

Q

调整之后定点医院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A

由于对轻型病人做了相对的集中隔离,而没有要求一定要到定点医院去,这样定点医院就会有更好的资源,更好的精力投入到需要到定点医院救治的患者身上。

Q

之前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第九版《方案》调整是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一个是14天变成7天时间短了,还有是可以直接回家,居家监测不用集中,产生了这个变化原因是什么?

A

同样是根据我们对这个病毒它在体内的持续时间,和我们对患者观察以后总结出来的这样一个时间点。它的依据就是原来的14天,我们根据现在的流行毒株它引起的感染、引起的症状、引起的病情轻重来看,只要是达到症状消失,两次核酸按照新版的检测标准都达到出院(标准)以后,7天居家隔离就足以能够达到我们对他后期的追踪观察的目标了,只要达到目标,那么当然是越短的时间越好。

Q

从医学角度来观察或者分析的话,您觉得第九版《方案》还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

A

它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得到了比较大的提高。

编导:陈婷 范顺喜
编辑:牛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