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不仅体现尊师重道的精神,还表现了师徒间的深厚友谊。而如今这句话,用在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他恩师的身上再合适不过。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京师从索布恰克他是普京的政界启蒙导师,也是带他走上权力巅峰的垫脚石,以致于普京不惜搭上自己的前途,也要解救索布恰克脱离牢狱之灾。

普京与索布恰克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厚呢?

不顾暗杀,普京誓要出席恩师葬礼

2000年2月19日,普京表情沉重地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因为他刚刚得知恩师索布恰克因为突发心脏病离世,这样的噩耗犹如晴天霹雳,但更难受的还在后面。

普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京想要参加恩师的葬礼,可身边所有人都在劝他不要出去。因为此时的普京不是一无所有的毛头小子,他手握俄罗斯的所有职权,而外面有无数人在盯着普京的一举一动,想办法除之而后快,尤其是对俄罗斯恨之入骨的车臣。

别看现在的车臣共和国的领导人卡德罗夫对普京可谓是崇拜至极,但是在俄罗斯建立初期的时候,车臣的恐怖势力却是普京的死对头,经常制造恐怖事件。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臣的国土面积不足2万平方公里,内部人民的数量更是不足两百万。就是如此一个弹丸小国,却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车臣位于高加索山脉的北边,又处于里海和黑海之间,占据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再加上车臣丰富的石油资源,所以才纷争不断,始终被其他国家争抢。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3世纪初,车臣先是被蒙古国侵占,至今都有一部分鞑靼人生活在车臣内部,后来又被蒙古国的分支帖木儿帝国蹂躏,好不容易等到了金木儿帝国被沙俄攻占,没想到自己也成为了沙俄扩张的囊中之物。

车臣表面是归顺了沙俄,但私底下一直都在发动起义,试图独立出去。十月革命后,车臣宣布自治,但由于其信奉伊斯兰教,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嗤之以鼻,组织了多次反对苏联的暴乱。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大林时期,车臣的反抗运动愈演愈烈,尤其是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和大清洗,使车臣的传统社会和经济结构受到非常严重的冲击,其精英阶层的利益受损严重。

在苏联的高压统治下,车臣终于找到了报复的机会,它在二战时期寻求德国的帮助。可惜最后局势扭转,苏联暴怒之下流放了大量车臣人民。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解体前夕,车臣用各种手段推动独立运动的开展,并成立了共和国。俄罗斯担心车臣一旦真正独立,会让高加索地区的其他国家民族效仿,不利于俄罗斯领土完整,先后发动了两次车臣战争。

西方国家在旁“协助”车臣,提供了大量武装力量,以求打压俄罗斯,致使车臣的极端恐怖分子四处制造争端。

俄罗斯出动10万军力围剿车臣的非法武装势力,于2000年成功收回车臣共和国,但其国内还有残余恐怖势力,不断挑起争端,而新上任的总统普京正是他们的首要攻击对象。

普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敌在暗,我在明”,这对于普京及其身边的工作人员来说,是非常不乐观的局势,首要做的是保全总统普京的性命,所以尽量避免外出,尤其是人多的地方。

参加葬礼不亚于站在高台上演讲,这不是给敌人当活靶子的吗?可普京心意已决,坚持要参加恩师的葬礼,他说:“如果我不去送老师索布恰克最后一程的话,我将会后悔一辈子。”

普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京杀伐果断,决定好的事情,任谁都无法干涉。

葬礼现场,普京乘坐私人飞机抵达了现场,他先是拥抱了师母,后又走到了恩师索布恰克的遗容前进行最后的悼念。

普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哀乐响起,铁汉不禁动情,泪洒当场。正当普京悲伤的时候,在场的敌人也抓住了时机。

其实在普京来之前,他的贴身保镖佐洛托夫就做好了安排,圣彼得堡全城封锁,任何人不得上街,全部航班和火车停运,发现有可疑人员立即击毙。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有如此严格的安排,但车臣的恐怖分子还是找到机会埋伏在了参加葬礼的民众中。好在普京身边的保镖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控制住了对方,护卫了普京的安全。

这不禁让人更加好奇,索布恰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能让刚强理智的普京大帝不惜生命出席葬礼,甚至在记者提问时,哭得像个孩子。

弃律从师,师徒二人在大学相遇

索布恰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索布恰克的全名是阿纳托利·亚历山德洛维奇·索布恰克,他1937年出生在西伯利亚,父亲是名蓝领工程师,母亲则是会计。

虽然生活在二战时期,但索布恰克一家并没有遭受战火的洗礼,甚至还非常受当地人尊重。其工人家庭出身按照如今的社会形式来看,是个相当不错的小康家庭,足够索布恰克吃喝玩乐,还有接受良好的教育。

右一索布恰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索布恰克没有走上花花公子的野路子,倒是对学习非常感兴趣,再加上国内外纷争不断,小小年纪的他倒是有了股“愤世嫉俗”的忧国之情。

后来,父母想要索布恰克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举家搬到了乌兹别克斯坦,还因此躲过了苏德战争的炮火。

没多久,索布恰克在自身的努力和父母的帮助下,一跃考入了当时苏联最好的大学——乐宁格勒大学。值得一提的是,普京也考入了这所大学。

索布恰克和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索布恰克学的是法学专业,大学毕业后也成功地当上了律师,收入不菲。没多久,他与大学期间的女朋友共同迈进婚姻的殿堂,没多久,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索布恰克非常喜欢三口之家的幸福感,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开始觉得自己的工作枯燥乏味,越来越不安。索布恰克和妻子商量了之后,决定辞掉工作,重新进入大学深造。

索布恰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索布恰克又学习了三年时间,获得了博士学位。临近毕业的他被多家公司抢着签合同提供,但索布恰克最后决定留在学校任教。

或许从这时开始,索布恰尔的心思已经不在普通的社会工作上了,他想进入更高层次的领域学习,比如:政界。可惜还没有够得着的跳板。

索布恰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索布恰克对法学的研究颇深,有很多观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其中不少学生都因为接受了他的思想进入政坛,其中就包括得意门生普京和梅德韦杰夫。

每个老师都会对好学生有偏爱,索布恰克也不例外,而普京就是他选中的好学生。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时期的普京就彰显出其独特的风采,他不仅聪明机敏,而且做事成熟稳重。曾经发表了一篇关于国际法在本国行惠过程的论文,受到广泛关注,而索布恰克因此预料到普京会在未来政坛上大放异彩。

普京也被索布恰克渊博的知识和浓浓的尊师精神所吸引,两人相知相惜,慢慢地从师生发展成了朋友,直到普京毕业,两人才短暂分开了。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普京由于对特工的极致崇拜,选择更为直接的报效国家的方式,加入了苏联特工组织——克格勃接受训练。

虽然普京违背了索布恰克的期望,但人各有志,作为旁人无法干预。索布恰克也没有多说什么,还是继续留在学校里面当老师。

普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本以为和爱徒的人生轨迹会渐行渐远,但缘分是个奇妙的东西,两人再次相遇后,普京还借索布恰克搭上了通往政坛的班车。

索布恰克上任,成为政界新秀

1989年,苏联国内时局动荡不安,俄罗斯联邦决定发展新的经济,并改变当地政府的人才选举方式,准备吸纳各行业的人才,这意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城市的管理者。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索布恰克很早就有政界发展的想法,再加上他的另一爱徒梅德韦杰夫瞻前马后,能为恩师宣传演讲。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期间,索布恰克也结识了各方面的人才,有苏联氢弹之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萨哈罗夫,还有俄罗斯人民代表叶利钦。

他们时常聚到一起交流,讨论国内的形势,包括如何改革之类的。但万事开头难,要想完全治好顽疾,需要时间。

可惜的是萨哈罗夫因病去世,三人团体支离破碎,都按照各自的方式进行改革。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利钦选择进入最高苏维埃会议,当上主席后,提出了改造苏联等一系列政策。但他的想法遭到了最高苏维埃会议的否决,叶利钦愤然辞职。

索布恰克明白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所以他先以最高选票当选了列宁格勒市的主席一上台就进行了惠民政策,受到群众的热烈追捧。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1年,苏联改革管理体制,提出成立莫斯科、列宁格勒两个首都城市,而关于列宁格勒的首都政府,应当由人民选举产生。

索布恰克凭借着75%的支持率,成功当选市长,他在自己的就职演讲上表示:“只有公民选出来的城市管理者才是真正合法的,任何其他权力都不能干涉。”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索布恰克也实施了第一个政策:取消列宁格勒这个称呼,恢复城市的本名“圣彼得堡”。他的言行彻底点燃了列宁格勒民众心中压抑许久的怒火。

众所周知,苏联是极具个人崇拜主义的国家,经常使用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等伟人的名字命名城市。

如果人民富裕,这样的崇拜精神本无可厚非,但现在大家都吃不饱饭,这样的举动还不如救济粮来的管用,甚至还会让民众觉得可笑。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圣彼得堡的名字已经使用了上百年的时间,当初可是用耶稣大弟子圣彼得来命名的,其意义非常重大,所以才让民众念念不忘。

尽管此提议遭到苏联的反对,可民众们依然坚持改名,他们认为政府既然是为人民服务的,那民众通过的议案就应该有效,圣彼得堡市终于恢复了原来的名字。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因为这个提议的提出,加剧了圣彼得堡市民众与苏维埃最高会议的矛盾,巩固了索布恰克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他为了城市的发展,培养了众多亲信,包括爱徒梅德韦杰夫和其他的法学专家。

比如圣彼得堡大学(原列宁格列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丘拜斯,他提出的“人民私有化”计划,帮助圣彼得堡市从公有制转变为“私有制”,使人民的经济逐渐恢复如初。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索布恰克虽然善于提出改革,但他并不熟悉处理政务问题,经常是焦头烂额。一天,索布恰克因为处理文件,又耽误了学术研究的海外研讨会。

他决定培养自己的左膀右臂,而曾经有政界发展前景的普京再次出现在他的脑海里,可他们早就失去了联系,但索布恰克还是决定找到他。

普京协助,圣彼得堡市重回太平

普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普京更可谓是命运多舛,他成为特工之后,主要是活跃在东德地区,但由于苏联内部形势混乱,东德和西德趁机完成统一,其特工组织的成员陆续被遣返回国。

普京回国后,按照他的能力,应该是能被委以重任,可是克格勃组织的联系人与他断了联系,他只能干些谋生的工作。

索布恰克和普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索布恰克找到普京的时候,他正忙着开黑出租呢!当然欣然接受了恩师的邀请,与梅德韦杰夫成为了索布恰克的左膀右臂。

由于普京之前是克格勃组织的特工,很多人都不赞同他加入,认为他很有可能是来监视的。但索布恰克力排众议,称普京是他的学生,不论过往,只相信能力。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京非常感谢恩师的信任,决定好好守护圣彼得堡。他利用之前的特工经历,成功扫清了城市内的恐怖势力,护卫了城市人民的安全。

1991年,苏联内部矛盾重重,戈巴乔夫只好宣布解散苏共央而波罗的海三国也找到机会,脱离了苏联,宣布独立,它们分别是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

此时已经是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找到索布恰克商量俄罗斯独立的事情,他们准备控制住圣彼得堡市的民心,不让其倒下苏联,并联系国外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国家向苏联发难,寻找恰当时机独立。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克格勃组织的人员接到命令,秘密准备击杀索布恰克。恰好普京事先得知了消息,及时将恩师带走,保护了起来。

俄罗斯成功独立后,苏联宣布解体,并将资产全部交由俄罗斯继承,包括经济、文化、军事与国家关系等。叶利钦也如愿以偿地继续担任总统的职位。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俄罗斯刚成立,首要解决的是宪法问题,而这个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本就是法学专家索布恰克的身上,他成为俄罗斯联邦宪法制宪会议的主席。

此时,俄罗斯的国内政局基本形成:一是以叶利钦为首的“莫斯科”派,大多是拥护叶利钦“上位”的支持者;二是以索布恰克为中心人物的“圣彼得堡”派,像丘拜斯等著名学者,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三是前特工组织克格勃的成员们,成立了俄罗斯联邦调查局,负责国家安全及情报调查等工作。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面上是互不干预,但时间一长,各方势力的权益难免会受到损害。

叶利钦虽然是维护俄罗斯独立的“功臣”,但是他在很多方面都伤害了俄罗斯经济的发展,比如采用了盖达尔的“休克疗法”,导致许多寡头的出现。

叶利钦虽然有心制止,但为了国家的稳定,也只能暂时与寡头合作,就造成了寡头干政的局面。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已经担任财政部长的丘拜斯认为寡头会破坏国家经济的稳定,直接公开批评寡头代表别克佐夫斯基。

原本“三足鼎立”的局面被打破,尤其是官员换届的时候,各方势力更是花样百出,打破了公平选举的原则。

索布恰克不屑于用手段竞争,最后以2%的支持率丢失市长的职位。他下任后开始思考宪法是否有漏洞,要不要立法规范选举的方式。

索布恰克和普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索布恰克还依然是制宪会议的主席,是有任免法律的权力。因此,其他各方势力开始寻找机会,对索布恰克下手,其中包括他的得力干将丘拜斯。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也将索布恰克视为自己的心头大患,因为他在1996年再次被选举当上总统的“好运”,可全靠寡头的“支持”。

俄罗斯联邦调查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叶利钦调动俄罗斯联邦调查局的力量,下令逮捕索布恰克。

就在这危机关头,普京出手,挽救恩师于水火。

重情重义,普京借此登上政坛

自索布恰克不再担任圣彼得堡市的市长后,普京也决定辞职,坦言:“宁可因忠诚而被绞死,也不愿为偷生而背叛。”普京重情重义的表现,是索布恰克唯一欣慰的事情,他也为自己没有看错人而高兴。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普京被财政部长丘拜斯请来担任总统办公室副局长,普京也有心进入政界,所以在不损害恩师的前提下,接受了邀请。

刚上任没几天,普京得知了自己恩师深陷牢狱之灾的事情,他权衡利弊后,还是决定放弃手中的权力,营救恩师。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京做特工期间,曾经在黑手党的手里解救出波兰爱西波航空公司总裁瓦涅塔那的女儿,他便借了一架医用飞机,利用手中的权限,打开俄罗斯的防控机制。

普京顺利见到了监狱里的恩师,索布恰克吃惊的同时,也拒绝了爱徒的营救计划:“你现在救我,可是叛国之罪,叶利钦是不会放过你的。”

索布恰克和普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以你现在的身体,再待下去必死无疑,我在特工组织干过,懂得如何保全自己,你放心吧。”

索布恰克还是坚持不肯,他不想因为自己耽误爱徒的前途。可普京哪管得了那么多,直接安排自己的手下,将索布恰克带上了飞机,送到了法国,并安排好了一切。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京没有上飞机,他决定亲自承担这件事情的后果。第二天,普京早早地来到了叶利钦的办公室,将营救恩师的事情全盘托出:“总统,我辜负了您的栽培,但他是我的恩师,我必须这么做。”

没想到叶利钦非但没有计较,反而夸赞普京做的好,他说:“我曾经当着你的面说过好多次索布恰克的坏话,但你都没有附和,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你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出卖朋友。即便我索布恰克的政见不合,但我依然欣赏你,以后还会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你做。”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概从这一刻起,叶利钦在心中将普京作为接班人培养,而普京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不仅平定了车臣叛乱,还解决了国内七大寡头的势力。

索布恰克在普京上任前,还四处奔走为爱徒拉票,希望治国之才不要被埋没。

普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京的忠诚和敢做敢为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动了俄罗斯的民众,而他也将带着恩师索布恰克和前总统叶利钦的期望,坚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