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对于大多数买房人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一个人一辈子,也许也难以买到两套房,也因此,对于大多数朋友来说,买房都算是一件“摸着石头过河”的事,需要非常谨慎。

尤其是购房合同,买房前销售可以吹得天花乱坠,但是一旦签订了购房合同,那么一切都将以白纸黑字的合同为准,一旦马虎大意,那么吃亏的只有买房人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查看开发商的资质

这个我们强调过很多次,买房一定要关注开发商是否具备五证,五证即《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以及《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其中《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更是房屋销售的关键,只要拿到了这个证件,开发商期房销售才是合规的,在安居客新房销售时,也会对楼盘取证进度进行标注,大家务必留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注意的是,如果售楼处人员闪烁其词、避而不谈证件问题,那么后续房屋一旦出现问题,维护自己的权益也会成为一件难事。

另外要提醒的是,有的开发商,尤其是本地的小开发商,容易取与大房企名字相似的名称“浑水摸鱼”,大家务必要擦亮眼睛,对开发商公司摸清底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看交房日期和违约责任

众所周知,当下的新房主要是以期房为主,这就涉及到了交房的问题,期房更有着烂尾的风险。为了尽可能规避这样的风险,买房人需要早做打算,其中交房日期和违约责任就是能够保障自己权益的一个关键,所以务必要对合同中的交付日期和违约责任仔细推敲。

有的开发商会玩“文字游戏”来逃避责任,譬如“不早于”等等字眼,在动辄数十页的合同中,这些小细节容易蒙混过关,所以,建议朋友们签定合同时,多带几个朋友,轮流进行检验。一旦签了合同,后续修改就来不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看合同用词是否严谨规范

开发商卖房子一般用的都是统一的、经过自己公司法务部门审核的合同模板,在具体签订合同时,再针对买房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这也就需要买房人自己对于合同内部的用词进行辨析。

常见的一个容易混淆的点是,规定房屋面积误差应该分为3%以内和超过3%,但是有的开发商就会模糊其词,譬如“3%左右”,看似区别不大,但实际上一旦陷入打官司的境地里,差别是相当大的,性质就不同了。所以,在看合同时,一定要“丁是丁卯是卯”,一一分辨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注意公摊面积的占比

很多朋友在看房时,销售往往都会告知公摊面积的大概比例,需要明确的是,这些只是粗粗估算的数据,对于正在建造的期房来说,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在合同里,请务必对面积进行确认。

一般来说,合同里要写上房屋的总面积,同时也需要写明套内面积和公摊面积。去年,山东省就曾发布通知,将房屋(含地下储藏室、车位、车库)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其所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部位及分摊面积在合同中予以明确(若储藏室、车位、车库按个销售,应在合同中单独约定),并约定面积差异处理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注重补充条款的签订

补充条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体现买房人对房屋要求的关键一步。上文里我们就说到,购房合同一般由开发商提供,维护的是开发商的权益,而补充合同则是买房人自己的诉求,更能体现买房人自己的需要。根据规定,一旦与购房合同发生冲突,或者日后产生纠纷,应当以补充条款为准,所以对于房屋有什么需求,完全可以和开发商沟通后,全部列在补充条款中。

需要提醒的是,有的开发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一般不会提醒买房人有这样的条款存在,但买房人自己应该要有所意识,要积极表达出自己的诉求,并且约定后续一旦出现纠纷的解决方法,譬如如果出现面积误差怎么办?如果房屋材料使用不合规怎么办?这些也都是常见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关于物业的约定

一些房企会在宣传时以比较知名的物业为噱头,吸引买房人的注意,但是有的朋友入住后却发现,承诺的物业变了,远不如预期。

又或者有的购房合同里出现了“某某购房者同意入住几年内由某物业公司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实际上却是垄断了物管权,即使物业再不靠谱,在合同有效期内,业主却无法更换物业。

对于这些问题,买房人都需要提前了解,并在购房合同里查找相应规定,以防签上一个“霸王条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在签购房合同时还遇到过哪些坑?欢迎留言。

你在签购房合同时遇到过这些坑吗?

红方坑的确很多
V S
蓝方没仔细看
红方
3 1
蓝方
4人已参与 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