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从网上看到消息,多省份因为疫情推迟了今年的省考时间,广大学子们可以多学习巩固一段时间的知识了,但也预示着竞争将会更激烈,历年进面分数都是芝麻开花。
考公的热度一直都在,只是这几年因为各种因素变得像是狂热了,但实际上它的热度这些年来一直变化不大,了个别年份还为人所轻。以江苏为例(山东历来考试大省,不做参考;广东省考不包括广州和深圳两地,这俩地单独命题;国考热度冒泡,但是限制应届生的岗位比例也高;江苏人称“苏大强”,十三太保虽有南北差异,但都在百强市之列)看一下最近十一年省考报名情况。

年份--- 招录人数--- 报名人数-- 平均竞争比
2012--- 6748--- 31万---- 45.9:1
2013--- 7662--- 31万---- 40:1
2014 --- 6480 --- 28万 ---- 43:1
2015 --- 5872--- 19.5万---- 33:1
2016--- 7388 --- 16万 ---- 21.6:1
2017--- 7649 --- 28万---- 36.6:1
2018--- 8559 --- 32万---- 37:1
2019 --- 6507--- 31.9万---- 49:1
2020--- 7985--- 33.6万 ---- 42:1
2021--- 9536--- 45万---- 47.2:1
2022--- 8159--- 45万---- 55.2:1

从上面可以看出,历年来竞争比多在40左右,刚过去的2022第一次超过50。再看一下的话,江苏省考在15~18出现了低竞争情况,岗位多、报名少,上岸较其他年份容易。运气不好,撞上12、19、21、22年,只能多努力了。21、22年的快速增长和疫情有很大关系,加上毕业生多,国家政策增加应届生岗位等因素,竞争激烈到火花四溅。
但是还有个背景,从1963年开始,国家连续出现了好几年的生育高峰,带来的就是20多年后的另一次生育高峰,然后就是大家感觉大学扩招后这些年的毕业生如过江之鲫。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早期机关单位普遍以男性为主,从明年开始将陆续进入一个退休高峰时期,而随着上一次婴儿潮时间的远去,高校毕业生将逐年递减。如果有志于公且未上岸的,未来的几年是个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