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了香港《2022-23政府财政预算案》。

去年预计,2021-22会产生的超1000亿港币赤字,扭转为189亿港币的盈余,港府财务状况扭亏为盈,此次港府推出逾1700亿港元逆周期措施,助社会渡过难关。

由于当前疫情对香港的打击,港府对2022的经济展望有较大幅度下调。随着中央援港防控专家组抵港,援港“方舱医院”陆续交付,相信香港很快会挺过这一难关!

关于香港2022-23最新发布的财政预算案,分享几大亮点:

一. 支持企业

一. 支持企业

宽减100%公司利得税,上限10000港币;

宽免商业登记费;

宽减非住宅物业差饷,首两季每季上限5000港币,后两季每季上限2,000港币

延长豁免/宽减现行34类政府收费12个月;

继续宽减非住宅用户75%水费/排污费8个月,每户每月上限20,000港币/12,500港币;

继续宽减合资格政府物业/短期租约及豁免书75%租金及费用6个月(如应政府要求而关闭可100%宽免)等等。

考虑到疫情对部分行业的严重影响,港府透过立法为指定行业商户提供,暂缓追讨欠租安排:

禁止业主对未能如期缴交租金的租户,终止租约、服务,或采取其他法律行动

措施为期三个月,可按需要延长最多三个月;法例在六个月后自动失效

如有业主因而影响其还款能力,银行将弹性处理

二. 为民众解困

二. 为民众解困

港府为加强防疫工作,将合计约475亿港币预算用于加大检测力度、增购防疫物资、服务、疫苗、加强环境卫生、兴建防疫抗疫设施,另预留200亿港币以备各项不同防疫抗疫需要。

同时:

向每名合资格的18岁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来港人士,发放总额10000 港币的电子消费券;

宽减2021/22课税年度100%薪俸税和个人入息税,上限10000港币

补贴每个电力住宅用户户口1000港币

减轻并没持有任何物业的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纳税人租住私人物业的负担,每个课税年度的扣除上限10万港币。

对于特殊人群:

发放额外1/2个月的综援标准金额、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或伤残津贴;在职家庭津贴亦作相若安排;

为参加2023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的学校考生代缴考试费;

透过优质教育基金已预留的20亿元,加强支援基层家庭学生网上学习;

透过防疫抗疫基金,预留66亿元开设30 000个有时限职位。

三. 支持产业发展

三. 支持产业发展

1. 创新科技行业

成立50亿港币“策略性创科基金”,用于投资对香港具有战略价值的科技企业及项目;

预留100亿港币,进一步推动生命健康科技的发展

倍增资助额至4.4亿港币,加强支持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6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的研发工作;

倍增“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的资助额至1,600万港币;

成立“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推动数字化经济发展;

预留6亿港币作全面的电子政府审计;

2. 金融行业

成立50亿港币“大湾区投资基金”,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机会;

计划在下年度发行不少于150亿元的通胀挂钩债券、不少于350亿元的银色债券,及不少于100亿元的零售绿色债券;

研究优化发债章程规定,便利小投资者参与;

研究修订主板上市条件,配合科技企业的集资需求

筹备推出“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币计价

探讨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

建议就单一家族办公室所管理的合资格家族投资管理实体,提供税务宽免

继续发行总值约45亿美元等值的绿色债券,发行总值4亿5,000万美元的基建融资证券化产品,拨款1,000万港币推出新一轮“拍住上”金融科技概念验证测试资助计划等。

3. 其他六大行业

文化艺术:拨款4,200万港币举办“香港演艺博览会”拨款4,000万港币推动艺术科技的应用和发展。

旅游行业:预留12.6亿港币支援及发展旅游业。

贸易行业:拨款1.35亿港币协助在内地的港人港商开拓内地商机。

航空及海运:继续推进香港机场与大湾区之间的“海空货物联运”,建议提供半税优惠以吸引更多海运企业落户香港

渔农业:注资共10亿港币推出先导计划,资助本地渔农业应用新技术。

投资推广:

为投资推广署提供9,000万港币经常拨款,加强投资推广工作

在香港筹办高层次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邀请国际和内地金融机构负责人来港出席,亲身了解香港的独特优势及投资环境。

四. 创造容量、土地房屋、城市建设

四. 创造容量、土地房屋、城市建设

1. 预留1000亿港币专款,加快香港北部都会区的土地、房屋、基建进程;

追加预算,在医疗卫生、金融行业、创新科技、文化艺术、制造业等方面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和进修。

2. 潜在住宅用地可提供约18 000个单位,另4幅商业用地预计可提供约30万平方米商业楼面面积;

350公顷土地兴建约33万个单位,可满足未来10年的公营房屋需求,推出更多宽免措施,加快楼宇供应。

3. 宜居城市

注资15亿港币,资助更多停车场安装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向“低碳绿色科研基金”注资2亿元;

申请84亿港币拨款,进行雨水排放系统改善工程,以提升防洪能力,应对气候变化;

提升生活质量,为“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预留10亿元,每年增拨2,000万港币给予“社区演艺计划”;

继续加强社区和院舍照顾服务及社工服务,支援长者、残疾人士及儿童,涉及逾19亿港币额外全年开支。

尽管当前香港经济受到疫情影响,但预算案的相关数据还是展现出香港经济的韧性和中期乐观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