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陕北府谷农民王嘉胤为响应前一年在关中爆发的

“王二起义”

,揭竿而起,一时应者如云,拉开了崇祯年间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王嘉胤也成为各支农民起义军公认的领导人,算是诸多互不相统属的农民起义军的首任盟主。

其时,后来名闻天下的

“紫金梁”

王自用、

“闯王”

高迎祥、

“曹操”

罗汝才、

“八大王”

张献忠、

“老回回”

马守应等,都以王嘉胤马首是瞻。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王嘉胤被叛徒杀害,

“紫金梁”

王自用成为第二任义军盟主。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王自用病死(也有说是战死),各支农民起义军暂时各自为战。

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各支农民起义军为应对官军的围剿,在荥阳重新举行会盟

(“荥阳大会”是否召开过有争议,现在大多数人认可此次会盟的存在)

在此次会盟中,各支农民起义军领导人公推

“闯王”

高迎祥成为义军盟主,希望他带着大家打破官军围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迎祥由此成为明末农民起义军的第三任形式上的领导人,大名鼎鼎的李自成当时也只是高迎祥麾下的一名

“闯将”

而已。

高迎祥在明朝的眼中,危害可比王嘉胤和王自用大太多。

原因是,高迎祥成为农民起义军盟主之前,王嘉胤和王自用领导农民起义军作战,虽然也糜烂了陕西、山西、河南三省,却很少尝试攻击大城市,比如一省首府。

等到高迎祥上位后,农民起义军也开始尝试攻击大城市了,开始威胁明朝政府统治的核心地带了。

比如,

“荥阳大会”

召开后没多久,高迎祥就带着李自成和张献忠攻陷了明朝的

“中都”

凤阳。

凤阳不具备任何进攻或防御上的战略意义,也不适合作为根据地,但这座城市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是明朝皇族祖陵所在地,意义非同一般。

农民起义军攻进凤阳,一把火烧掉了朱家的祖坟,可谓是震惊天下。

也因此,高迎祥成为了明朝政府最重视的大敌之一,必杀(擒)之而后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个被明朝政府恨得牙痒痒的是张献忠,他不但率先攻入凤阳,在里面大肆破坏,还打出了

“古元真龙皇帝”

的名号。

明朝政府重视高迎祥的危害是无比正确了,他的眼光不是此前的义军盟主王嘉胤和王自用能比的。

高迎祥除了带着农民起义军攻下凤阳外,还开始攻击大城市,不管是为了制造影响力也好,还是拿下大城市当根据地也好,他虽然没能拿下任何一座大城市,却给明朝政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不过,高迎祥不停地想攻击大城市,也彻底激怒了明朝,卢象升就曾上奏崇祯皇帝,表示

“此贼不让安(禄山)、史(思明)”

《绥寇纪略》

中也记载,兵科都给事中常自裕向崇祯表示,要剿灭农民起义军,就必须要先干掉高迎祥:

贼渠九十人,闯王为最强,其下多降丁、甲仗精整,步伍不乱,非他鼠窃比。宜合天下之力,悬重购必得其首。第获闯,余贼不足平。

明朝开始不惜一切代价对高迎祥围追堵截,在其两次试图仿效古人战略,造成更大的破坏时,都将其击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祯八年五月,高迎祥汇合多支农民起义军,向西安发动进攻,逼得明朝三边总督兼五省总督洪承畴只能据城死守。

高迎祥攻城不下,转攻他处,在此期间,率部成功诱杀了明朝悍将曹文诏。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一月,高迎祥率部从河南杀奔南直隶,直奔明朝江南统治区的核心地带。

高迎祥先后拿下庐州、和州等地,然后围攻滁州,如果让他拿下滁州,他就可以觊觎南京了。

这条进攻路线,基本是按照当初明太祖朱元璋夺取南京的路线来走,朱元璋就是以滁州跟和州为根据地,找准机会拿下了南京。

高迎祥或许就是在效仿朱元璋,如果拿下南京,农民起义军不但能摆脱明军的围剿,还有机会正式搞割据了。

但高迎祥在滁州城下遇到了一个狠人卢象升。

当时,卢象升奉命跟洪承畴分区域剿匪,

“总督洪承畴办西北,象升办东南。”

滁州和南京都是他的防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象升知道滁州丢失后的危害,因此,率部拼死援救,跟高迎祥在滁州城下展开了一场大战,高迎祥部大败,

《明史·卢象升传》

中记载:

象升率总兵祖宽、游击罗岱救滁州,大战城东五里桥,斩贼首摇天动,夺其骏马。贼连营俱溃,逐北五十里,硃龙桥至关山,积尸填沟委堑,滁水为不流。

其实,高迎祥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人数远远超过明军,仗没打赢是因为战力比不过明军。

根据

《绥寇纪略》

中的记载,卢象升当时是亲自

“大呼直前搏贼”

,主帅拼命,士兵自然也会拼命。

这一战打破了高迎祥想拿下滁州,进而渡江南下,攻取南京割据的幻想。

随后,高迎祥转战河南、湖广,被卢象升率部追杀,

“杀迎祥、自成精锐几尽”

,高迎祥毫无还手之力。

无奈之下,高迎祥试图重回陕西,再次攻打西安,这次他又想效仿一位古人,效仿一出古人设想过,但并未实施的战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要学的是三国时期的名将魏延,诸葛亮北伐时,魏延曾献计从汉中出发,经子午谷攻击长安(西安),被诸葛亮否决。

高迎祥就是想把魏延的战术付诸实施,但他执行这个战术时,遇到了另一位明军中的狠人孙传庭,高迎祥的想法被孙传庭猜到了。

崇祯九年七月,高迎祥率部出子午谷,在盩厔黑水裕附近

(今周至县境内,已隶属西安)

被明军孙传庭及洪承畴两部围攻。

在不利的局面下,部分农民起义军准备向明军投降,并反水带走了高迎祥所属的一部分士兵,高迎祥战败后没能逃脱,被明军俘虏。

接到

“闯王”

高迎祥被抓获的消息后,崇祯皇帝大喜,赶紧命令将其押送进京,高迎祥最终的结局是

“献俘阙下,磔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迎祥接任农民起义军盟主后,几次出击,都打在了明朝的软肋上,确实是明朝大敌。

两次效仿古人战术,成功任何一次,他就能带着农民起义军打出另一片天地来。

但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制约住了高迎祥,根据文献记载,他在滁州和子午谷外,军队人数都是超过明军的,但两次都遇上了明军中的狠人,打不赢就没办法了。

高迎祥死后,李自成接任闯王,最后代替高迎祥成为明朝的掘墓人。

参考文献:《明史》《明末农民战争史》《绥寇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