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绵竹年画,金色清平,汉旺地震遗址,麓棠温泉,剑南春,绵竹米粉,剑南老街,绵竹年画节、麓棠温泉酒店

阳春三月,漫步九龙镇,平坦宽阔的乡村小道纵横交错,繁花掩映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三五游人惬意地体验着乡村生活……一幅 “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生态画卷背后,是该镇立足乡村实际,利用特有的资源禀赋,大力推进“景村融合”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化“村貌” 铺开“景村融合”新画卷(小)

实现“景村融合”,提升乡村“颜值”是抓手。九龙镇用好乡村美学,将鲜花、草木栽植到乡村院落,实现了“农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完成从“山妹子”到“俏佳人”的乡村“美颜三步走”。

走进九龙镇杨家院子·田园社区,房前屋后绿树掩映,小桥流水声声鸟鸣,抬头望去,整片山水尽收眼中。“过去,我们村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经过改造的村庄一步一景,散发出生机与活力。”说起“景村融合”带来的生活变化,村民李大哥露出了笑容。

3月20日,记者在九龙镇双泉村王家泉改造现场看到,挖掘机、运输车等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如火如荼地施工作业,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该项目以枫叶林为基础,增加戏水区、露营区、休闲区等功能区域,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村容村貌,为村上旅游观光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以来,双泉村紧抓“景村融合”发展理念,新建了法治广场、村民议事广场,打造了彩色骑游道、王家泉、枫叶林等乡村特色景点,刷新了乡村“颜值”,吸引了无数游人纷至沓来。瞄准致富契机,村民王治会将家里整修一新,改造成有特色的美丽庭院,她和家人商量后,准备今年再投资50余万元对农房进行全方位提档升级,推进环境精美化、体验精致化,打造有特色、有品质的民宿,示范引领更多的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如何用好自然资源打造美丽家园?九龙镇统筹安排乡村振兴衔接、村级基础设施改造等资金,全面改善景区道路、导视系统、智慧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加快景区提档升级。邀请江苏规划设计院、川大、央美艺术设计等高水平团队,以沿线特色村庄为节点,将片区内田野、乡舍、营地、民宿等景观链接融合,打造“一户一景、一村一画”新格局,将荒地变花海、林盘变景观、园舍变业态,实现“家在景中住,人在画中游”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业融合 擦亮乡村振兴“底色”(小)

三月百花开,风光美如画。步入九龙镇棚花村梨花湾,一望无际的梨花迎风绽放,游客踏青赏花,怡然自若。果农忙碌于林间,确保梨树在花期正常授粉挂果。“到了采果期,游客会更多。”早些年,罗远春夫妻俩开始栽种梨树,随着乡村旅游驶入“快车道”,他们扩大了种植规模,通过摆摊零售和入园采摘,每年增收几万元。在他们的示范引领下,当地村民种植果树的积极性高涨。截至目前,棚花村果树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亩,成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漫山遍野盛放的梨花、桃花、油菜花引来了无数游客,让当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在 “临湖小筑”民宿内,五六桌客人把酒言欢,柴火鸡的香味四处飘散。“3至10月,大批游客前来赏花品果,如果不提前预约,根本没有空位置。我们要把准备工作做好,让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民宿业主陈红道出了产业融合发展给村民带来的生活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雨后的果园,略显萧瑟,但清泉村村民李华容的干劲丝毫不减。“加强春季田间管理,秋季果实才能长得好。”前几年,该村大力发展葡萄产业,李华容积极投身其中。随着技术的提升和产量的逐年增加,每年增收几万元不在话下。

近年来,清泉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陆续建成梨树、黄连、山药、竹笋、葡萄、猕猴桃等种植基地,通过积极探索“赏花”“摘果”模式,拉长多元化产业链条,把“赏花经济”“采摘经济”和乡村旅游进行无缝对接,打造出乡村振兴新亮点,美了乡村,富了村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元素,九龙镇以乡村振兴综合体建设为契机,合理规划布局、优化绿道景观,链接九龙里、绿道系统、飞翔乐园、跑马岭,大力发展低空和山地运动,承办国家级滑翔伞赛事,举办“大九龙山”定向运动比赛和登山活动,推进国家级山地运动度假区建设,形成运动体育的动态体验区。紧抓中国大熊猫公园建设契机,全面挖掘、科学培育大熊猫文创产品,建设熊猫驿站,打造熊猫IP、神鹿玉妃IP,结合1100亩红枫林、200亩樱花林、200亩紫荆花园等景观,形成驻足打卡的静态观赏区。不仅让村民过上“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宜居生活,还让来自城市的客人在青砖黛瓦、小桥流水中,找回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乡愁记忆。

记者 周韵 文/图 责编 李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