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很便利,位置优越,去哪都很方便。

这里很生活,吃喝玩乐样样俱全。

这里很悠闲,居民过着不紧不慢地日子。

这里是大舞台,有着浓厚历史底蕴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舞台”的由来

cbae94

很多蚌埠人都知道大舞台这个地方,但知道这个名字由来的人却不多。为什么叫“大舞台”呢?因为当年,它确实是蚌埠演艺界的一个大舞台。

解放前,京剧曾经一度繁荣。1917年,市郊老贯徐村的徐岚洲等人筹资,在今天大舞台小区兴建了一座剧场。场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可容观众四百余人,有固定座位和木结构舞台,在当时是家不错的剧院。民国初期的著名演员小杨月楼、郑逸秋、段小楼等在此演过《金钱豹》、《落马湖》、《长坂坡》、《打金枝》、《九更天》等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舞台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引领了京剧风行,名演员来蚌演出,对蚌埠京剧文化影响很大。

因此,继大舞台之后,由太平街南头蒋家岗的蒋虎臣(人称蒋二老爷)和席家沟的席兆庸合资兴办的新舞台就建成了。地址在蒋岗偏北处,现太平街批发市场南、青年街西、胜利路北的位置。历经时代变迁,老蚌埠人仍称该地为大舞台,不过地理位置比原来偏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大舞台地段环境卫生进行了整治,成立了舞台街居委会(后改名为工农路居委会,现名为中平街居委会),街区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这里来”重温旧时光

cbae94

走进大舞台小区,成片的老楼矮房,挤挤挨挨,就像一个个在诉说故事的老者,将这里的故事娓娓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0年代的土瓦房、70年代的砖瓦房、80年代的筒子楼、90年代的小高层、蚌埠人的住房在短短几十年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筒子楼更是成为了传说中的建筑,甚至还有许多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蚌埠还有筒子楼存在。然而,在大舞台小区里,还有一栋栋筒子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条长长的走廊串联起几十个单间,一门一户,次第排开,热火朝天的公共走廊,拥挤而又热气腾腾的生活,别具一番烟火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楼群密集,有些楼层采光不是很好,在一楼随处可以看到晾衣服的栏杆,生活气息浓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区里还拥有一个同心苑小广场,到了下午,阿姨叔叔们不约而同地在同心苑里唠嗑,锻炼身体,舒适又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AWUTAI

住在这里的大多都是中老年人,慢节奏的生活使得大舞台变得极为安逸,早上起来在家的附近遛弯,中午到菜场买菜,又或者围坐在一起,聊聊家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或者在替子女分担,接孙子放学,他们每天悠闲的生活节奏,都包裹在饱满而浓厚的平凡点滴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区的外墙虽然是经过翻新,但也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凌乱的电线、落满灰尘的车辆,以及老式的电动车棚,有了浓重的年代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不够宽敞,不够明亮,但是却十分干净,也很温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门就是美食天堂

cbae94

住在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吃的,从小区的东门和北门出来,一条小吃街映入眼帘,牛肉盒、牛肉汤、面条、掉渣饼、烧鸡、卤菜、羊蝎子……哪怕一天三顿不开火,也可以一个星期不重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牛肉盒子想必蚌埠人都吃过,这家店已经有百年历史,现在的老板已经是第四代传人了,现包现做的牛肉盒,到手烫手又烫嘴~单饼小的是6元/个,虽然是小的,但是也有人脸那么大哦,一个比我脸还大;

牛肉+粉丝的馅儿,大料味道很足,更多的是牛肉的鲜美滋味,墙裂推荐加个鸭蛋一起吃,鸭蛋一点也不腥,更提鲜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修刚牛肉和

DAWUTAI

这家大舞台饺子馆也是老字号了,店面不大,只能容纳两桌人,更多的却愿意坐在外面。门口就是一口大锅,里面满满的都是他家的招牌之一——羊蝎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老五肥牛馆,每到晚上旁边的过道里坐满了食客,生意火爆,牛肉汤、牛杂汤、拆骨汤,煎饺,各种小菜一应俱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在家想不到今天吃什么,只要环绕小区一周,各式各样的美食就会映入眼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EI SH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渐西斜,小姐姐走在回家小道上,手里拎着美食,这大概就是最简单的幸福,既平淡又温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