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 | 孙虎林:雨打芭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學陝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芭蕉注定应该生长在人家屋前。不过,这人家最好是在远离城区的乡野,屋舍最好是土木结构的。老式的木格窗户,糊着白粉连纸。房前屋后围护着一圈素朴的竹篱,远处是一带隐隐约约的青山。如此,这高大茂盛的一簇芭蕉才有了郁郁葱葱的生长氛围,生机勃勃的强大气场。

真的,芭蕉一身的清逸之气,硕大肥厚的叶子弥散出一地绿意。无论置身何处,都令人眼前一亮。微风中,芭蕉轻轻漾动着一团沉绿的色彩。这色泽犹如山间碧潭般莹绿可爱。那种绿,是一种浓得化都化不开的凝绿。叶脉毕现中,整幅巨大的叶子如一道凝碧的波痕静水深流,意蕴丰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早见到一树芭蕉,是在陕南西乡的外婆家。土墙青瓦的老屋边有一道低矮的坡坎,坡上漫生着一片竹林。一簇芭蕉风神散朗,傍着老屋一角自由自在地生长着。此前,我从未见过长着巨型叶子的植物。在关中,我所见到的最大树叶就是泡桐树的叶子,也不过如脸盆那么大。下雨天,小孩子往往喜欢摘一片桐树叶子顶在头上冲进雨里。眼前的芭蕉叶竟然如此硕大,简直可以给小孩子当被子来用。那秀逸的芭蕉树高达三至四米,绿叶交叠互生。每张叶片伸展开来,甚至会长达三米。远远望去,一株芭蕉俨然就是一座欣欣向荣的春山。它静立屋角,成了斑驳老屋的青春陪衬。不远处汪着一片片碧绿的稻田,生机无限。而芭蕉高大秀挺的身姿在一野平畴中尤显醒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方气候干燥,难觅芭蕉芳踪。数年前,我突然发现这座城市火车站广场的一角,悄悄生长着几株芭蕉树。那几树芭蕉亭亭玉立,风姿绰约,明丽了北方苍黄暗淡的天空。夏秋两季,芭蕉树青翠喜人,默默地站在那里,一任市声扰攘,红尘滚滚。依然清丽卓荦,仪态万方。冬天来了,我看见那几棵芭蕉已被除去残叶,用稻草包扎得严严实实。芭蕉树在温暖的南国四季常绿。一旦到了北方,便不由得娇贵了起来。

实际上,芭蕉作为多年生常绿大型草本植物,最易栖身园林。一带粉墙,一湾碧水,一座亭台,一株芭蕉,天然成就一幅简约传神的风景画。是的,月洞门边,植一簇芭蕉,卧几块山石,当是最具古典气质的园林小品。这种抒情优美的造园景致,我们在许多地方都赏玩过。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无锡寄畅园,承德避暑山庄,都能鉴赏到芭蕉的诗意风姿。乃至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内,明清文人的性灵小品文中,亦不乏芭蕉楚楚可怜的倩影。这种无芭蕉不成园林的造园手法,烘云托月般显出一树芭蕉的点缀美化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蕉叶碧翠似绢,玲珑入画,极有韵致。那巨大的叶片随意舒展开来,绿意婆娑。其健硕秀丽的身姿极具北人的粗犷豪爽与南人的精细婉约。难怪,大观园里那位刺玫瑰一样的探春姑娘要自封为“蕉下客”。她欣赏的正是芭蕉一样的豪放性情。与三姑娘的飒爽英姿不同,才华横溢的女词人李清照则赋予芭蕉一种截然不同的风韵。“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点凄清。点点凄清,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词作愁苦哀怨,令人黯然神伤。南渡以后的李清照在乱世中颠沛流离,一腔愁绪借助雨打芭蕉的意象恣意弥漫,令人感同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芭蕉情真意切的形象韵味深长,历来与文化有不解之缘。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家庭贫寒,在院子广种芭蕉,以叶为纸,苦练书法,留下了一则意趣盎然的书坛佳话。唐代诗人韦应物志趣高雅,锦心绣口。一日闲来无事,竟然提笔在芭蕉叶上写道。“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芭蕉叶上题诗,好清逸的意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芭蕉最美的意象还是与雨有关。其时,那宽大的叶面殷勤地承接着万千雨滴的滋润,回响着惹人遐思的清音。静夜隔窗聆听雨打芭蕉,那珠圆玉润的天籁之音当是一种极有韵味的听觉享受。且听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深情吟唱。“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细声巧学蝇触纸,大声锵若山落泉。三点五点俱可听,万籁不生秋夕静。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风收却雨即休。”好一个“蝇触纸”、“山落泉”,穷形尽相地临摹出芭蕉的无穷魅力。是的,绵绵秋雨淅淅沥沥,点点滴滴,最宜击打在丰腴葱翠的蕉叶上。那丰硕富丽的绿叶仿佛天生就是为雨而生的,只有雨最能懂得芭蕉的心声。还是杜牧说得好,“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怜渠点滴声,留得归乡梦。梦远莫归乡,觉来一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

孙虎林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宝鸡日报》《秦岭文学》等报刊。出版散文集《青春祭》。散文《马道巷》入选《宝鸡文学60年散文卷》。

值周编辑:车宏涛 三审:闫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