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3岁农民池永清温室大棚里,嫩绿的草莓苗蔓旺盛,长势喜人,鲜红的草莓果肉饱满、酸甜爽口,这是池永清试种的新品种,初冬刚一上市,便受到市场欢迎。说起近年来种大棚的经历,池永清对科技特派员刘旭的指导和帮助赞不绝口。“刚开始,我们不会种大棚,科技特派员给我悉心指导,我学会了大棚种植技术,现在收入挺可观的。”大棚种植户池永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从起初种大棚的门外汉到如今的科技种植示范户,池永清不仅自己尝到了科技助农的甜头,还摇身一变成为帮助乡邻共同致富的“土专家”。他说,科技种植好比为农田增产增效注入了活力,如今不仅大家的收入翻了番,而且种植的信心也空前高涨。以前,一年总共收入1万多元,自从学会了种植大棚,现在每栋大棚能收入3万多元。

近年来,随着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如何让新时代农民利用科技为土地增产、农业增效,成为科技特派员们主抓专攻的重点和难点。

为大规模推广科学种植,科技特派员刘旭对农户一步步的引导。“通过带领农户实地参观我们种植的示范大棚,让他们了解菜的长势以及产量情况,提高他们种菜的信心,并从他们育苗开始就手把手地指导,直到菜顺利上市。”刘旭说。他耐心地农技指导,赢得农民赞扬。

近3年来,刘旭还先后为800余户农民提供技术服务,接受群众咨询达1万余人次。直接培训农民8000多人次,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多次被评为旗级先进工作者,先后荣获准格尔旗十大杰出青年、准格尔旗级劳动模范、准格尔旗十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鄂尔多斯市劳动模范及自治区级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刘旭说:“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我们一方面要给农民服务好,另一方面要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一些知识,并推广给农民,帮助他们增产增收。”

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中,科技下乡是一个重要环节。科技下乡是把科学技术提供给农村,以节省财力、物力、人力等来提高产量和质量,为农民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科学育种,科学管理,科学防灾,都是科技下乡的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