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兰顺正
首发自:《世界知识》
2021年12月25日圣诞节当天,备受全球天文届瞩目的“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在法属圭亚那群岛库鲁基地由欧洲阿里亚娜航天公司的“阿里亚娜5ECA+”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人类探索宇宙的壮举迈上新台阶。
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的“韦伯”望远镜成功部署后的效果图。
“哈勃”望远镜的“继承人”
在了解韦伯望远镜之前,先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它的“前辈”——“哈勃”太空望远镜。“哈勃”望远镜是1990年4月24日由“发现号”航天飞机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的,32年来虽然经历过很多曲折(如升空后第一张照片过于模糊,直到1993年修复了主镜缺陷并更换相关仪器后才有所改善),但也拍摄到大量令人震撼的宇宙照片,在人类天文观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据估计,“哈勃”望远镜能够工作到2030年代甚至更久。然而,“哈勃”望远镜的兢兢业业无法改变其日益老化的事实,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哈勃”身上的计算机时常出现问题,为其准备“接班人”就显得势在必行。
其实在“哈勃”望远镜升空前一年,也就是1989年,为其建造“继任者”的项目就已经被提出,当时该项目的名称叫“下一代空间望远镜”(NGST,Next Generation Space Telescope)。经过激烈角逐,美国TRW公司(仅次于洛克希德·马丁的美国第二大航天制造商)于2002年获得了美国宇航局(NASA)授予的8.25亿美元合同,负责建造“韦伯”太空望远镜。按照原先的计划,“韦伯”定于2007年发射,但随后由于TRW公司被收购和项目超支、新冠疫情等种种因素,发射时间一推再推,最后推到了2021年,造价也涨到了百亿美元。
太空中的“黄金眼”
“韦伯”望远镜以NASA第二任局长詹姆斯·韦伯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对“阿波罗”登月计划做出的重要贡献。“韦伯”望远镜的质量约为6.5吨,仅相当于“哈勃”望远镜的一半,体积却比“哈勃”大很多。
相比“哈勃”的传统造型,“韦伯”望远镜好似一副空架子上镶嵌着一个裸露镜片。“光学望远镜模块”(OTE)是“韦伯”的主结构之一,也是它的“眼睛”,由主镜、次镜、三级反射镜、精细转向镜、望远镜框架及其控制装置等组成。其中,主反射镜的镜面直径为6.5米,由18块呈六边形的单镜面组合而成,每块镜面背部都有七个用于控制镜片形状和朝向的电动机,以帮助镜片精准聚焦。
研发人员选用铍作为镜面材料,这种材料热稳定性好,能防止镜面因温度变形而失效,但是加工难度特别大,抛光误差必须不超过10纳米,为此研发人员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抛光后的镜片还要进行涂层处理,镀上120纳米厚的黄金,这样就可以提高镜片反射红外线的能力,也让主镜看起来金光闪闪。在装入火箭时,主镜会被折叠起来,等到达太空后再展开。“韦伯”的次镜、三级反射镜的材质与主镜相同,均为镀金铍,其中次镜是一个直径74厘米的圆形曲面,三级反射镜则是一个更小的不对称六边形镜片。当“韦伯”工作时,光线由主镜汇聚起来反射给次镜,次镜将光线进一步传递给处于望远镜中心的三级反射镜,而后经过精细转向镜传递给位于主镜面背面的综合科学仪器模块,进行光线的接收与处理。
科学仪器模块由近红外相机、近红外光谱仪、中红外仪、精细制导传感器/近红外成像无缝隙光谱仪等仪器组成。近红外相机、近红外光谱仪均能够观测0.6~5.0微米的波段,近红外相机还承担着18片主镜的在轨测试和校准任务。精细制导传感器/近红外成像无缝隙光谱仪由精细制导传感器、近红外成像与光谱仪联合组成,可以观测0.8微米~5.0微米的波段,还能帮助望远镜以极高的精度指向需要探索的天空。中红外仪是中红外波段相机与光谱仪的复合体,可观测4.6微米~28.6微米的中长红外波段。
宇宙历史的“时光机”
由于“韦伯”的光学望远镜模块需要在极端低温状态中工作,以最大程度地确保观测精度,因此它将被部署到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这样,“韦伯”望远镜不仅拥有了更广阔的观测视野,还能时刻处于地球所投射的阴影之下,最大限度减少光对观测的干扰。同时,“韦伯”还携带有五张网球场大小的菱形聚酰亚胺隔热罩,每层隔热罩均可阻挡约90%的热量,五层协同工作可以使两侧的温度差达到约300摄氏度,为望远镜主要结构提供低于-223摄氏度的工作温度。为了能够容纳“韦伯”这样的“大块头”,“阿里亚娜5”火箭对整流罩做了专门改造,增设了用于减小抛罩后压差、进而减小“韦伯”受力的通气孔,以减少压力突降的风险,防止损坏望远镜的遮阳罩。
在发射升空后,“韦伯”望远镜还要经历一系列的考验,才能成功部署。上天后,“韦伯”将在飞往拉格朗日L2点途中陆续展开太阳阵、高增益通信天线以及遮阳罩,随后展开副镜,张开主镜上各带有三块子镜的两翼,从而把主镜部署到位。正常情况下,镜面将会在发射13天后就绪,而这些环节一旦出现任何错误,都将很难挽回。
据估计,“韦伯”望远镜的能力将是哈勃望远镜的100倍,其先进的载荷、有利的位置能让它化身为一部“时光机器”,看到130亿光年以外的宇宙,观测宇宙第一批天体的形成和演化,揭示宇宙更为久远的历史。
按照计划,“韦伯”望远镜一旦部署成功,将执行多项任务,包括:尝试观测“大爆炸”后出现的第一批天体,例如星系、黑洞和超新星;观测星系是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成长的;观测恒星和行星系统是如何在气体尘埃云内部形成的;观测其他恒星周围的行星以及我们身处的太阳系本身,以了解这些天体系统是如何随着时间推移成长和变化的,并帮助了解地球是如何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的。
从“哈勃”到“韦伯”,人类正把目光投向宇宙的更深处。目前人类对宇宙的最远观测距离是137多亿光年,正是由“哈勃”望远镜创造的。“韦伯”成功部署后,必将一再打破这个纪录,而新的纪录所意味的不仅是空间的概念,更是时间的启发,人类将对早期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更多了解,所有热爱科学的人都将为之激动不已。(截至2021年1月5日,“韦伯”望远镜五张隔热罩已成功张紧,次镜成功部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