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闪光融合和动景运动

闪光融合:在视觉中,如果让断续的刺激达到一定的频率,则后象可以使这些断续的刺激引起连续的感觉。刚刚能引起连续感觉的最小频率,叫临界闪光融合频率。这时产生的心理效应就是闪光融合现象。例如,房间里的白炽灯,如果每秒钟闪动150次,那么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断续的灯光而是融合的连续的光。

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就会感觉到一个刺激物在向另一个刺激物做连续运动。例如,过马路时,绿灯显示的小人在做走的动作就是动景运动。

两者都有时间上的连续运动,区别在于闪光融合不侧重空间的运动,但是动景运动则是时间和空间的连续运动。

看电影——(动景运动、闪光融合)

交流电的灯感觉一直亮——(闪光融合)

扇叶高速运转——(闪光融合)

2.意志相关的题目:

自觉性: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目的有深刻认识,能自觉的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坚持性: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的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

自制性:意志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受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达到行动目的。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缺乏自觉性

只有到了考试的时候才知道功课没有念——缺乏自觉性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坚持性

今日事,今日毕——自制性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坚持性

3.形状知觉和方位知觉

形状知觉:是对个体对物体轮廓和细节的整体反映。其形成主要依赖视觉、触觉和动觉的协同活动。

学生刚一入学,会忽视客体“形状”的特性,而注视客体的其他特征,所以经常会出现写字时的左右上下颠倒的错误。

方位知觉:是指人对自身或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的知觉。人主要依赖视觉进行方位知觉。

学生刚一入学,会出现一些左右方向颠倒,比如上体育课会出现的“向左转”、“向右转”的方向错误。7--9岁的儿童会明白左右具有相对性。即两个不同方位的个体左右指向不同的角度。9--11岁的儿童会掌握左右方位的概括水平。

以上内容都是在教招考试中会出现的比较易错点的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仔细阅读区分,小编在这里也希望以上的比较分析可以让大家对知识理解更透彻一些,一起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