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好,我李黑胖子李白兔子又回来了~ 最近心情不太好所以一直没写推送(其实就是懒),不过上周的北京刚好有一个让我不得不写的内容,就是——连下了两天的大雪。

我知道、我知道,南方的盆友一定会说,咱这可不下雪啊!没关系,其实本文介绍的技巧,用来拍雪和拍雨都可以,我知道南方的雨季似乎快要开始了……

好了废话不多说,先来看成片:

【安静的雪】4K 120P下北京初春的大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安静的雪】4K 120P下北京初春的大雪

友情提示:请戴耳机听~

如果希望观看最高清晰度的 4K 版本,可以通过下方的链接去 B 站观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3411p7Vo/

(记得点 4K 分辨率)

1

相机篇

拍雪/雨,请用慢动作

可能你会好奇这段视频是怎么拍出来的,用了什么样的设备。但我其实并不想过多讨论,因为视频拍摄方面我自己并不专业,怕误人子弟。

我只能说我用的是 EOS R5 和 EF 100-400mm 镜头,绝大多数画面都是 400mm 端手持拍摄的,但更关键的是我用了 120P 的高帧率模式 拍摄。

我的视频拍摄装备

为啥没抖呢?

因为机身和镜头都有防抖,而且用 4K 120P 的高帧率拍摄时,其实画面的抖动会被一定程度削弱。因为 120P 视频最终会以 30P 的帧率播放,也就是慢放,抖动本身会变慢,也就不明显了。

高帧率的菜单设置,不同的相机会有所不同,

并且很多机型此时是无法记录声音的。

整个视频都是在北京的玉渊潭公园拍的,这里离我家很近,虽然不大,但景色很美。

“ 相机这么拍会坏吗?”

有趣的是,我在我的小红书页面上发了之前用徕卡在雪中颐和园的拍摄花絮,这次也发了佳能设备被“埋”在雪中。引来了很多恶评,其中多数都聚焦在了(幸灾乐祸或是教导我说)器材会损坏的问题上。

颐和园拍摄时的徕卡 M11 和福伦达 50mm 镜头

首先要说,无论徕卡还是佳能,我在雪天拍摄都没有做特别的防护(如防雨罩之类的),最终也都没有损坏。这主要是因为这两款专业设备本身都有一定的防雨滴设计,特别是佳能,所以我才敢拿它们去冒雪拍摄。

“ 最重要的是选用专业型号……”

这次玉渊潭雪中拍摄时的佳能EOS R5

和 EF100-400mm 镜头

还有“防抖支架”——落满雪的我的胳膊

其次,就是在雪中使用这些设备时,也是有技巧可以提高它们的“生还几率”的。

比如,对徕卡那次来说,机身防护性其实比较好,但我的福伦达 50mm F1.5 就不一定了,我并不清楚它有没有做密封设计。所以我的做法是在不拍摄时尽量镜头朝下,减少落雪和融水的侵入概率。而当它上面已经出现融雪积水时,可以用纸巾擦一下。

“ 冷知识:雪落在设备上会化成水。”

另一个神器是遮光罩,是我在雪中拍摄时一定会拧到镜头上的,无论福伦达还是佳能。这可以极大地减少雪花落在前组镜片或 UV/保护镜 上干扰画面。

而对于佳能 EF100-400mm 这种外变焦镜头来说,其实雪天更危险的操作是变焦。因为随着镜筒伸出-收回,雪花会被压入镜筒的缝隙。

确定好拍摄焦距后,就尽量不要来回变焦了,

否则落在伸出部分的积雪会造成很大威胁。

对此我的做法是先确认好拍摄的视角(比如表现雪花的话多数情况下是 400mm),然后变焦到那个焦距就不要动了。将变焦变成定焦,减少镜筒进水的风险。

而当我要调整焦距时,就可以先掸掉镜筒上的积雪,用纸擦一擦融水,然后再变焦。

镜头变焦后伸出来的这部分是最需要清理的

再结合前面讲的遮光罩的使用,最终当我结束了雪中近 2 个小时的拍摄后,前组镜片上一颗雪花都没有落上,镜头内部也毫发无损,自动对焦和防抖等电子功能也都无恙。

这样没有雪水的前镜片是不会影响拍摄的

(里面有一些多年使用后进的灰)

实际上,了解自己设备的极限,清楚哪些操作会损伤设备,哪些则可以保护它们,都是摄影师的工作之一。

“ 放心去拍,才能拍好照片。”

知道这些,做到这些,可以让你在关键时刻放手去拍,而不是畏缩不前。

2

手机篇

相同 / 不同于相机的拍摄思路

除了用相机,我也尝试了用 iPhone 13 Pro Max 拍摄雪景视频。客观地说,由于焦距不够长、景深不够浅,即使用同样的拍摄镜头动作和慢动作设定,手机对雪花的表现要比相机弱一些。

但当与全高清分辨率的 240P 慢动作结合时,雪天独特的氛围感还是相当惊艳的:

iPhone 13 Pro Max 的慢动作模式拍摄

素材有限,就只做了简单拼接,没剪没配乐。

单看的话,我觉得这样的效果对多数人来说也足够好了,你说呢?

当然,视频并非唯一的表现方式。事实上我在拍视频之余,也用手机拍了一些适合用手机去拍出来的画面。我稍微总结了下,至少有 3 种思路可供你参考。

1

水波

手机长焦的缺点是没有浅景深去突出雪花,而优点也在于此。换句话说,当相机镜头的光圈收到 F16 也达不到全景深的情况下,手机可以做到。

在拍摄水面波澜的时候,在展现波涛起伏的时候,手机的长焦(比如 iPhone 上的 3x )更为合适。

虽然细节质感不如相机,

但长焦全景深的效果也是相机较难实现的。

而且这并不需要你设置什么,直接拍就好了。如果你运气足够好,碰到一只大冷天游荡的鸭子或鸳鸯,那么画面还会更多一点生机。

注:本文照片的后期方法就先不说了,因为我自己觉得修得还并不满意。

2

直面风雪

在上周五那天的“大风+中雪”里,我用相机拍摄时基本都是让风从镜头侧面刮来,而当我想试试迎风拍摄时,就用手机了。

“ 比起相机,旗舰级手机的防护性能要更好。”

迎着风雪拍摄的湖面

面对风雪拍摄,空中的雪花不是横向,而是自上而下,或略呈放射状的,视觉冲击力会更强(风的冲击力也挺强,手都快冻僵了)。

当然啦,另一个原因是我那天只带了 100-400mm 镜头,没广角和中焦,也不适合拍摄上面这个场景。

但就算带了 24-70mm 镜头,我想我用手机去挑战直面风雪的概率也会更高。因为我面对扑面而来的大雪,我只需用手稍微擦一下手机镜头就能继续拍摄,而相机镜头更大,会被刮上更多的积雪,很难快速清理。

3

前景搭配

根据我那两天的观察,在中雪和大雪这样的天气里,其实上还会伴随比较大的雾气,让远景的清晰度直线下降(雨天也是)。所以在拍摄时,最好避免去表现远景的细节。

已经“渐变模糊”的远景

相反,你可以寻找一些近处的物体,用来和远景形成 “清晰-模糊” 和 “深色-浅色” 的对比,将朦胧的远景视作一种搭配元素,而不是刻意去展示其细节。

顺便一提,这个思路的照片更适合用黑白去表现。

前景的柳条是很好的搭配

或者,去利用近处的物体去框住远处的物体,这样有了结构,细节不够清晰的问题就会被弱化。

前景的树枝形成了一个括号()

3

总结

坏天气出好照片

这是我在书里写过,也是很早就听过的一句话,现在想想仍不过时。因为被我们认为 “不好、不方便、太冷、地滑” 的天气,视觉上往往具有特别之处。对摄影而言,这都是难得的。

除此之外,我还觉得哪怕你不拍照,也可以在穿暖且安全的前提下,去 雪/雨/雾 中去感受自然的魅力,去感受那种雪花飘落的静谧与遮蔽住大片湖面的风雪的震撼。

本文谜题:为什么脚印有去无回呢?

然后回味一下,天上的雪,空中的雾,眼前的湖,脚下的融水,它们本质上都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简单的自然,变化的自然。

“ 无论雨雪,走入其中,

都是一种与自然互动的奇妙体验。”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至此。其实无论是怎样的天气,放松心情走出家门都能有所收获,不必很远,只需内心平静。

手机摄影讨论群请加

cameranote5

暗号:一点讨论群

读书知美

我的《手机摄影笔记》